报警是从刑事案件的角度在考虑问题,这种情况达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的话,只能从是否涉嫌诈骗罪的角度来看,如果涉嫌诈骗的话,警方才会立案,是个案分析的,并不是说因为他是诈骗犯所以之前从你这儿借钱的行为也是诈骗,还是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形。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就是要看当时是否有借钱不还的主观意愿,如果当时在借款时是有还款的意愿但是最终因为客观原因而无法还款的,一般不会以诈骗立案借钱不还;2.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比如当时向你借钱的时候采用了欺骗的手段让你把钱借给他;3.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件不符合,都不会构成诈骗罪。这种情况下,如果去报警,多半不会立案。

起诉是从民事角度在处理这个问题,属民间借贷借钱不还。你的主张要得到支持的话,需要有实际借款行为的发生如转账记录,对于现金交付的,也需要证据证明。目前从你的描述来看,现金部分的借款难以证明,这样的话,在处理时会很被动。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现在想短时间内拿到款项的概率都很低。一般情况下从法律上来讲承担责任的是他个人,当然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会被认为是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都有偿还义务。你的这个朋友刚刚从监狱出来,如果他之前自己名下有财产的话,估计也被拿去赔偿给受害人了借钱不还;如果现在他没有偿债能力的话,可以让他先在外面赚钱,让他有偿债的能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凡是能够互相借钱的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借钱不还。人们碍于情面,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如果借钱一方不主动留下借据,为日后双方清理债务留下说不清道不明的隐患。

改革开放,国门敞开,人们走出国门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借钱不还。人们对比东西方文化,总结出东方人崇尚人情文化,而西方人推崇契约精神。不能简单的评价出哪一种是好还是不好,这就需要放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来看待。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之人或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经济活动,包括亲戚朋友间的借贷关系,还是要立下字据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内容可简可繁,数额较大的当然要约定还款时间、数量和利息,就是关系不错,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可以减、或者全部免除利息,人情用数字更能直观的表现出来。

那种当初只为了讲哥们义气、亲情关系,在一团和气的气氛中完成了借款事情,只凭口头约定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证据,这就为日后追讨债务埋下了定时炸弹。不仅伤了彼此间的情谊,有可能还造成反目成仇,与其这样,本博认为还是要先小人后君子,从一开始就立下真凭实据。

友友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证据,如果有书面证明或有证人证言,问题不大。为了不伤和气,可以先找一位双方都能认可、相信的中间人从中斡旋,给对方递个信,看借钱人如何反应,这叫先礼后兵。如果对方死猪不怕开水烫,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诉到法院,让法官按照《民法典》所规定的债权人、债务人的权益来定夺。

如果没有任何文字凭据,也没有人见证这一实事,这种事情的麻烦就大了。若数额不大,花钱买教训。若数额较多,只有从搜集证据入手,只要拿不到铁证,做好损失、破财消灾的思想准备。

这年头人心不古,见钱眼开的人有的是。一旦让人还钱,债务人满脸的不高兴。难怪人们常说,借钱时笑脸如花,讨债时翻脸不认人,伤和气、伤感情,早知今日何必当?

针对题目,本博以上所述内容,可供参考。究竟能否起到作用?关键就看证据的搜集,证人的寻找。二者全无,自认倒霉吧。(2021/06/29)

我觉得朋友欠我的钱,我怎么要的回来呢?一般,我借别人的钱,我不会去催债的。因为我不等这个钱用,所以我就借给别人。朋友也要看,怎样的朋友了,酒肉朋友啊!真心实意的朋友啊!做人其实是比较难的,借出去容易,收回来就要变仇人了。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得到。所以说不是特别的好朋友,不是亲戚的话,尽量是少借为好。因为大家赚钱都不容易啊!所以也要管好自己的口袋啊!比如像今年这样的疫情情况。没有一点备用资金,这两三个月怎么过呀?中国有一句古话,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借钱不还:朋友找我借钱,现在拒不还账,是该报警还是起诉?

借钱不还:朋友找我借钱,现在拒不还账,是该报警还是起诉?

借钱不还:朋友找我借钱,现在拒不还账,是该报警还是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