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 淮扬菜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其覆盖地域甚广,包括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区,它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誉。 淮扬菜选料严谨,讲究做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并可烹制“全鳝席”。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 代表菜有: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清蒸鲫鱼、水晶肴蹄、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油糕等。 江苏名菜名点有:盐水鸭肫、炖苏核、炖生敲、生炒甲鱼、丁香排骨、清炖鸡子、菊花青鱼、菊叶玉版、金陵盐水鸭、叉烤鸭、叉烤鳜鱼(以上为南京名菜)淮扬菜;翡翠虾斗、雪花蟹斗、蟹粉鱼唇、蝴蝶海参、清汤鱼翅、香炸银鱼、染溪脆鳝、常熟叫花鸡、常州糟扣肉(以上为苏锡菜);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蟹黄鱼肚、凤尾对虾、爆炒乌花、红焖加吉鱼、红烧沙光鱼(以上为徐州菜)。淮安软兜、金蹼仙裙。江苏点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等。菜系及菜系的特点是由地域、物产、历史、风俗、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用而成的。淮扬菜被公认为“四大菜系”之一,确有其鲜明特点。   原料以鲜活为主 制作菜肴选料严格   扬州地处江淮之间,“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野味不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在烹法上擅长炖焖,调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同时也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的发挥。   刀工精细 菜肴形态美观   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寥寥六字,但刀工拼摆难度极大。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   注重本味 清淡适口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己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由于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原料,固而在调味时追求清淡,从而能突出原料的本味。   讲究火工 擅长炖焖烧煮   淮扬菜肴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鼎中之变精妙微纤,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细、烂等不同特色。淮扬菜擅长炖焖烧煮,因为这几种方法能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扬菜以炖焖烧煮为主的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清炖圆鱼、沙锅野鸭、三套鸭、大煮干丝等。   制作菜肴富于变化   就淮扬菜制作菜肴的工艺来看,富于变化,想象力丰富。一款三套鸭,家鸭套野鸭,野鸭套菜鸽,用火腿、冬笋作辅,逐层套制,三位一体。淮扬菜富于变化的特点,可见一斑。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名菜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无论是选料、刀工、调味等都中规中矩、精工细作、讲求韵味,淮扬菜制作就像写诗作画,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过去都是称作“扬州菜”或者“维扬菜”,只有最近几年才频繁出现“淮扬菜”的,而且即使是“淮扬菜”的称呼,也和淮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淮扬菜。——唐朝喜欢称扬州为“维扬”,而宋朝喜欢称扬州为“淮扬”。

淮扬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扬州之名历来与“淮”相涉,因先秦《尚书》曰:淮海惟扬州淮扬菜。(有人可能会抠字眼,说此扬州非彼扬州,要知道《禹贡篇》“扬州贡瑶琨”——诺大的扬州省,可只有广陵出产玉器!而且一直到今天,扬州都依然是玉器中心!可以说当年扬州省的精华都在广陵了,也只有广陵配得上使用“扬州”这个名字。)。隋炀帝诗云: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淮扬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另外淮扬菜,扬州最早的名称是:邗城!而建城的同时开挖了最早的运河:邗沟!在开挖邗沟时,不要说淮安了,连淮阴也不存在吧?——两百多年后,秦王政才始设淮阴县。

淮扬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而邗沟又名淮扬菜:淮扬河!

及至唐代,扬州是淮南节度使驻地,管辖范围极广。杜甫诗云: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 ,老夫乘兴欲东游 。 宋元以降,扬州分别为淮南道及后来的淮南东道(省级行政单位)驻地,故常以淮扬或维扬指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所以,淮扬的“淮”字,和淮安没有一毛钱关系!

唐朝扬一益二,如此繁华的扬州,很难想象会没有美食么?可以说扬州菜在唐朝或者唐朝以前就已经开始孕育了,而那个时候,没有淮安,只有楚州。

扬州从春秋时期的广陵,就是玉器中心和漆器中心以及金银器加工中心了,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奢侈品中心!后来更是古琴中心和古筝中心,到今天,扬州依然是玉器、漆器、古琴、古筝中心!到今天,乌鲁木齐大巴扎的维族商贩依然在吆喝“和田玉,扬州工”。这样的扬州,“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扬州,历代诗词近两万首(《扬州历代诗词》)歌咏的扬州,服务业鼻祖三把刀诞生的扬州,富商都喜欢定居的扬州,才会诞生出一个独立的菜系!正是长期的繁荣,大家族的厨师之间的斗菜,才使得各个地方的菜式在扬州融会贯通自称一体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菜系的。

红楼梦里的菜式,可都是扬州菜!

在2009年第19届中国厨师节上,经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发文批准,授予扬州申报的“满汉全席”、“乾隆御宴”、“红楼早宴”、“红楼宴”、“扬州八怪宴”、“卢氏家宴”、“三头宴”、“春晖宴”、“秋瑞宴”、“烟花三月宴”为“中国名宴”。

扬州还有着独步天下的烹饪本科!

古人的遣词造句是非常严谨的,假设说“淮”是指淮安,那也就是说,在”淮扬菜”里面,是以淮安菜为主导地位的,十个菜起码七八个菜是淮安菜,这样“淮”字才能放在第一位!古人今人都不会随便称呼的——难道淮安对于淮扬菜的贡献超过扬州?这不是笑话么?

从历史来看,扬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非常繁华了:著名的诗人鲍照就以一篇《芜城赋》而享誉古今,赋中的芜城也便是今天的扬州城“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架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孽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反映出先秦时期扬州的繁华鼎盛。有谁敢说如此繁华的先秦的扬州(广陵等)会没有美食?会不发展美食?

汉代有一篇文章叫《七发》,文中零星地记录了当时广陵的菜肴情况,可以看成淮扬菜在汉代滥觞阶段的一段最精彩的描述。

唐代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都市,历史上称之为“扬一益二”。扬州的繁华富庶,唐诗多有描述。如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虽然这些诗词中没有提到烹饪,但是可以想象,它既然是一个全中国最繁华的都市,肯定离不开菜肴,离不开酒肆茶楼。

具体记录扬州菜肴的诗文有没有?也有,比如李白。李白曾经五次游扬州,他留下来直接写美食的诗是《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吃螃蟹的。

除了李白的诗以外,外国人也记录了唐代扬州餐馆酒肆很多,供应的饭菜品种也很多。日本有个僧人叫圆仁,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记》一文当中写到“廿九日暮际,道俗共烧纸钱,俗家后夜烧竹与爆,声道万岁。街店之内,百种饭食,异常弥满”。这个外国僧人记录的唐代扬州食肆的景况,其真实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到了宋、元、明时期,扬州的菜肴就丰富了。大家都熟悉的苏轼,是个美食家,会烧红烧肉,叫东坡肉。苏轼笔下有很多美食诗文, 比如说他曾经记录过扬州土特产的鱼、醉蟹、莼菜、芽姜、咸蛋等等。同时他还记录了扬州人吃河豚的习惯,那就是著名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扬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狮子头”,末代皇帝的御厨唐克明先生认为在隋代就列为扬州四大名菜之一,当时称葵花大斩肉。宋朝大诗人杨万里诗云:“却将一脔配两螯,世间真有扬州鹅。”

元代有个吃货叫萨都剌,他的诗文中也记录了一些扬州的饮食情况。比如说他有一首诗,“柳花吹尽春江涨,雪花鲥鱼出丝网”。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除了鲥鱼以外,还有两鲜,一是刀鱼,一是鮰鱼。他还写过一首喝过酒以后过长江的诗,“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忽被江风吹酒醒,海门飞雁不成行”。

明清时期,是淮扬菜的成熟时期,为什么淮扬菜到了明清时期走向成熟呢?因为元朝时,中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了,京杭大运河成为保障京城供应的咽喉要道,而扬州仍然处在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

康乾盛世的扬州是全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人口在50万以上。扬州盐商给国家提供的税收占到全国税赋收入的将近一半。史书上是这么说的:“两淮盐课,当天下租庸之半”,而两淮盐商大多集中于扬州。由于经济基础好了,交通条件好了,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纷纷到扬州来谋生,最典型的是,一批书画艺术家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形成了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画派,史称“扬州八怪”。——“广陵为天下人士之大逆旅,凡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广陵,盖如百工之居肆焉”。

也可以参考民国文人的描述:作家曹聚仁在《上海春秋-开埠》里所说:“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热闹的大城市,正是扬州,并非上海。上海是在长江黄浦江交汇处一个小港口,三百年前比不上浏河,百五十年前只敢以苏州相比,夸下口来说,小小上海比苏州。至于扬州,实在太光辉了,高不可攀,怎么能比拟得上?”。

所有的事物都不会孤零零的存在,扬州菜系的繁荣伴随着文人墨客的聚集,伴随着手工业的发达,伴随着奢侈品中心的奢华,伴随着服务业的开端(服务业鼻祖三把刀),伴随着历代近两万首诗词的歌咏,伴随着清朝时期扬州税收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夸张。

以上林林总总,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经济,无论是从文化艺术还是从手工业,扬州都有着深厚的积累,而没有这些相辅相成的环境和条件,一个城市轻易就能够成就一个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