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共有两个石鉴石无忌,一个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另外一个就是西晋时期的大臣。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出身贫寒,但志趣高雅,处事非常正直公正石无忌。在曹魏做官时,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职务。对时政及人事多有纠正,连皇帝都怕他。后来又出任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晋武帝接受魏帝禅让石无忌,封石鉴为堂阳子,召他入朝担任司隶校尉,改任尚书。当时的秦州,凉州二州被异族打败,朝廷于是派遣石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因为虚报战功而被免官。后出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等职。因讨吴时虚报杀敌的人数因而被追究。诏书中说:“从前云中守魏尚因斩首人数不对被治罪,武牙将军田顺因为多报了俘虏的人数最后自杀,欺诈诈骗败坏法规,自古以来就被人所痛恨。石鉴身为大臣,我很是信任相信他。达去西边战事,明目张胆欺骗朝廷,明明打了败仗却谎报战功,最后未曾追究。中间免官不久,再次受到任用,希望能够将功补过,但仍然和部下共同欺诈。作为大臣而言,还有顾及所谓的情义吗,有关部门上奏是正确的,回头想想又于心不忍。现在打发回家。终身不再任用,但不要剥夺他的爵位和封地”。

过了很久,担任光禄勋,再出任司隶校尉,不久加特进,升任为右光禄大夫,拜为司徒石无忌。前朝册封三公,都要举行宴会,以此来彰显三公的重要性,但自从魏末以后,就被废除了。到了石鉴的时候,下诏恢复了宴会,于是把它当作制度。太康末年,担任司空,兼任太子太傅。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石无忌,石鉴和中护军张劭一起监管陵墓。当时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被杨骏怀疑,不敢前往吊唁,驻扎在城外。这时候有人称司马亮想要出兵攻打杨骏,杨骏非常恐惧害怕,就让太后命令皇帝亲自写诏书,让石鉴和张劭一同率守陵的士兵征讨司马亮。张劭是杨骏之甥,就催促他快快发兵,石鉴认为决不会是这样,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派人偷窥窥视司马亮动向。司马亮已经从另外一条道回到许昌,杨骏就下令停止行动,当时人都称赞石鉴。守陵结束了以后,赐封昌安县侯。

元康初年,担任太尉。八十多岁时,慷慨激昂,把自己当成比作是少年,人们都赞扬他。不久石鉴去世。有一子名石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