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包历史课(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请点右上角关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3-4分钟王庆前,希望您觉得值得,谢谢
谢官方邀王庆前。《水浒传》的成书过程非常的曲折,这件事说来话长了。
从最初的话本到杂剧,然后加上后人不断整理汇总,历经了数百年时间王庆前。宋人的《宣和遗事》一书,已经开发出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故事情节,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的历程故事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零散的描述,但是当时应当是独篇“故事会”而不足以称为完整小说。
宋元之际,话本盛行,民间更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扩散非常快,在一些元代的杂剧之中,水浒英雄,水浒故事已经成为了引起万人空巷的畅销剧作,而这个时期,梁山好汉已经从36人(历史如此)扩展到108人王庆前。
到了元明之际,施耐庵(权且认为作者是施公)对全篇的水浒人物及故事做了整理、汇总、在创作,整个写作的过程吸收了很多已经形成的水浒民间印象,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奇书《水浒传》王庆前。
现在市面流行的水浒传主要三个版本,第一即70回本,明末金圣叹评本,又名《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这本书是当代学者、专家研究水浒文化的对象王庆前。
这一版本最重要的独特性在于批评家金圣叹的修编和点评,他首先是大篇幅删掉了梁山大聚义之后的所有情节,然后对于《水浒传》的文字做了重新的修饰,比如“浪里白跳”均变为“浪里白条”,“黑旋风探穴救柴进”变为“黑旋风下井救柴进”等等王庆前。
金圣叹的点评也是极有意义的,在很多情节发展的看法上,金圣叹很独到,如果大家非常喜欢水浒,这一版本是不能错过的王庆前。
第二版本则是百回繁本,这一版包含了征方腊的情节,但没有征田虎、王庆,总共是一百回合,结局是“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王庆前。这一版本的特点是,框架完整,不会像上述的金版一样有断层,情节也不会拖沓,建议大家最开始了解《水浒传》的时候读这一版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大家看到的新老版本的《水浒传》电视剧,都是按照这个版本来拍摄的王庆前。
第三个版本是明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篇幅是一百二十回,比百回版本多了征田虎、讨王庆的情节王庆前。我小时候最初读的就是爷爷传下来的这个版本的小说,后来高中的时候重读就明显感觉到,征田虎、讨王庆的片段,通篇都是宏大叙事,重点在枯燥的作战本身,读来乐趣欠奉。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七十回以前是施耐庵所作,重点在于施公所擅长的刻画人物性格,而七十回之战的全由施公的徒弟罗贯中所作,重点在于刻画战争场面,描绘将略征战,真实的情况已不可靠王庆前。但是反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比来看,即便是描绘战争,罗贯中的水平也应该比水浒七十回之后写的更好才对。
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初读水浒,读百回版本即可,如果读后有兴趣深入了解,再看七十回金本,至于百二十回版本,可以略过王庆前。
原创码字着实不易,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王庆前。
欢迎跟我一起读诗书,学历史王庆前。点个赞,就像是跟我击个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