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璜,清高宗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永璜。爱新觉罗永璜,生于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去世。
正如题目中所言永璜,永璜本为长子,却又为何失去皇位继承资格?也就是说,永璜没有机会封为太子。
乾隆是个多情又专情的帝王,众所周知,乾隆最爱的女人便是他的结发妻子——富察皇后。富察氏16岁便嫁给了已经被雍正帝秘密立储的四皇子玄烨,成为玄烨的嫡福晋。富察氏出身于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永璜、大家闺秀。婚后的这对小夫妻也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
后来玄烨继位永璜,富察氏被封为中宫皇后,享天下之尊。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富察皇后虽贵为皇后,又得乾隆盛宠,上天却跟她开了个莫大的玩笑,她先后生育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这无疑是给了富察氏沉重的打击。痛失爱子的富察皇后,一病不起,年纪轻轻,就与世长辞了,那年,她才37岁。
接连丧子又丧偶的乾隆帝永璜,极度悲痛,情绪恶劣,在烦恼焦躁中由于孝贤皇后的丧葬事件引起了大官僚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使乾隆初年相对平静的宦海突然掀起了波澜。首先遭殃的便是这位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
富察皇后去世的时候是1748年4月8日,皇长子永璜生于1728年7月5日,皇三子永璋生于1760年8月26日,也就是说,富察皇后去世时,永璜20岁,永璋12岁。
富察皇后发丧那天,文武百官,后宫嫔妃,各宫皇子都前来奔丧,乾隆帝是很伤心,但他却有点霸道,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悲痛不已。期间,乾隆帝发现永璜和永璋表现的不够难过,斥责他弟兄俩不成体统,不合礼节,更明确表示此二人永远不会被立储。
试想,富察皇后又不是他俩的生母,他俩又怎能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受到父亲这样的责备,永璜和永璋也都郁郁寡欢,两年后,也就是1750年,年仅22岁的皇长子永璜病逝了,又过了10年,年仅24岁的皇三子永璋也病逝了。
之后,乾隆帝也非常后悔,知道自己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是已经晚了。
谢谢邀请,
同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相比较,商代的玉器装饰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玉器璇玑等器物上出现了凹形的凸齿装饰,这是商代玉器独有的装饰,也是识别玉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玉器表面的装饰纹为直线纹或者折线纹,也有弧线纹,线条有单阴刻线勾彻法雕出一面坡的阴刻线,凸线以及线条两侧,凹雕面流出的凸线。
例如这一件双鸟纹的玉璜,这是商代晚期典型的一件玉璜作品,首先作品是由圆弧的外形特征,玉材裁截于环壁型的玉料,其次以左右对立的猛禽所完成的构图设计,以及呈现勾尖状的鸟喙,此皆为商代晚期的风格特征,另外羽翅和尾部的纹饰,乍看以下并不相同,但其实是皆为标准的羽纹零件单元。创作者为了表现刚直方折的视觉效果,各种线条皆以深浅不一,参差断续的琢磨手法接续而成,这也是商代晚期的手法特征,左右上端,即中轴上方各有一穿孔,两鸟尾的接触面并作成为凹槽,说明本件作品可能是重要的礼仪吊饰,在中轴的下方串联有其他的组件,在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曾经有同样的物品出土。
而西周时期的玉器主要以片形为主,原雕者很少,西周时期的琢玉技法和造型设计在不断改进,器物日趋完美西周玉器的做工,重视纹饰的布局,线条逐渐开始繁复,以略带弧形的线条为主,较多的是使用长弧线琢磨的线条多与商代相同,但是弯线条增多,尤其是西周中晚期的纹饰结构与雕琢的方法,与商代极不相同,阴纹纹饰开始互相勾连,阴刻线一面磨成坡状,有斜刀的痕迹,俗称“一面坡阴线”,是西周玉器的典型做工。
例如西周这一件中期的龙纹玉璜,器身弧形,器体较厚,璜的两端各有牙状的扉棱,其上各有一个斜穿牛鼻型穿孔,类似的穿孔方式,在晋候墓地等多件玉璜上都可以见到,器表两端各有一卷鼻,臣字眼的回首龙纹,龙纹的翘鼻位于璜的下缘,龙身向璜的中部延伸,并在中点处交缠,类似的构图方式也见于张家坡西周墓地,此件玉器玉质纯净,纹饰设计精美,造型生动流畅,是西周玉璜中的一个佳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