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亮第一次去熊小美家作案时,目的很简单,就是偷东西曾春亮事件始末。曾春亮刚从监狱出来,身无分文。老家房子倒毁,也没地方住。只好去堂侄家住,住长了又不好意思,又去小旅店住。这样兄弟姐妹支援他的钱很快就花完了。肯定再不好意思去找他的兄弟姐妹要,他又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吃苦,如何解决自己,吃,住,穿,那就是只有捡起他那的偷窃技能,虽然坐牢多午,已厌倦监狱生活。可为了自己生存,也不得不去偷。

当曾春亮在熊小美家偷到东西后,反而不快点逃跑,而是在她家唾觉。这都是因他没地方去,只想少花一个是一个,从这点也可看出,曾春亮不是个吃苦的人,大马路那种地方他是睡不来的。没钱,也对自己也很讲究。不想一时唾过了头,被上楼做卫生的熊小美发现,这时曾春亮当然就有些慌,就控制住她,叫她不要大喊大叫。这时他的想法可能还是很简单的,他无非就是好逃离她家。熊小美没听他的,当时就把她儿子引上来了。她儿子上来看见他母亲被小偷控制,又可能担心自家财产损失,就想抓住小偷,可一个人还是敌不过曾春亮,让他从容地逃走。两人互有受伤,肯定有怨气。假如,熊小美儿子在其中,好言安慰曾春亮,放他走。毕竟财产是生外之物,我想也就没有后面之事。当然曾春亮没得到教训,以后会偷别家,这就是后话了。

当曾春亮第二次来熊小美家时,目的就是报复,原因就不多述。这时即使熊小美当时啥都不说,曾春亮还是有可能杀了她。这时他巳经恼凶成怒。曾春亮杀了熊小美以及她丈夫后,这时他已经知道他巳经犯了死罪。如果他逃跑过程中,你若阻拦,他肯定要下杀手的,当然你和他无怨无仇,不管他,他也犯不着花力气杀你。因为这时他还是逃命要紧,能活一天就是一天。(个人观点,仅着交流)

江西曾春亮杀人案引发的社会思考是什么

没有一个人在开始的时候就想盗窃,没有一个在开始的时候就想杀人,也没有一个人在开始的时候想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那为什么最后曾春亮会走上一个这样的不归路呢?

曾春亮杀人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导致走出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在人生的性格形成阶段很重要。曾春亮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庭里面也有好几个兄弟,还有一个姐姐,他的父亲母亲去世的也早,兄弟几个也估计没有受到多少教育,都去浙江打工了。

后来曾春亮曾经两次被判入狱,入狱的原因都一样,都是因为盗窃,而这次的杀人事情之前的起因也是因为盗窃,可以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从这可以看出其懒惰,吃不了苦,喜欢走捷径,当盗窃不成后又起了报复之心,可以说其遇事想法偏激,连小孩子也 不放过,说明其心狠手辣。

而这些性格一个是其家庭子女较多,父母去世的也早,兄弟几个都忙于生活,估计也没法去约束曾春亮,在加上他在社会上接触到些不良环境,看到走捷径可以较快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性格,而经过几次的盗窃被捕入狱后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负面心里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往坏的方面想。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在人生的开始的时候,如果形成的性格有缺陷的话,就会在将来某阶段就会爆发出来,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引导,避免走上歧路。

曾春亮杀人案告诉我们挣钱还得走正道,总想着走捷径挣快钱,很容易把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泥沼里面。曾春亮在第二次出狱的时候,他的哥哥给过他大约6万块钱,想让他拿着这些钱去做点小买卖,毕竟像他这样的两度入狱,年龄在四十多岁的人找工作是很难的,但是他拿了这些钱没有用到正途,很快花完了,当时还有帮扶驻村干部还要帮他找工作,他都没有干。

后来他有个想法是去开个厂,但是他没有钱,怎么办?只好自己找点钱,就选择了家境较为富裕的康家,用自己的老办法去盗窃,找点本钱,结果钱没有找到,还被发现了,后来又去报复人家,杀了三人,自己被迫走上了亡命之徒的道路,典型的钱也没捞着,还赔掉了自己本来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后半生,现在看来是非常的不值得的。

曾春亮的下场让我们警醒,不要想着走捷径,因为你今天走的捷径会在将来的时候还回来的,而且是加倍的还回来的,非常的得不偿失。

曾春亮杀人案告诉我们钱是身外之物,当我们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舍弃我们的身外之物。曾春亮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为了弄点钱,本来没有想到要杀人,但是由于被发现了,所以发生了打斗,最后仓皇逃跑了,受害人也是诚惶诚恐,非常害怕,所以两次报警,警方因为受害人家里什么也没有损失,而被认定为非法入室,感觉不是什么大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认真的把曾春亮抓捕归案。

假如当时受害人的儿子上去后没有和他搏斗,而是和他谈判的话,假如需要钱,就给他点钱,当其走后,就可以将这件事情由盗窃案变成入室抢劫案,案情重大的话,是不是警方会更加重视而将其抓捕归案呢?

所以假如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没有绝对的把握制服他的话,那么他要钱就给他钱,给他的越多将来性质就越严重,因为你也不知道你面对的歹徒是不是像曾春亮一样的反复无常,先把他稳住,然后你在事后报警,这样比较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