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莼羹、鲈鱼脍张翰的资料,就不能不说张翰。这里有个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出自《晋书•张翰 传》,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也有记载。

张翰是西晋的文学家,曾在齐王司马冏手下做官。张翰见司马冏骄奢专横,又沉迷于酒色, 将来必然失败并会连累到自己。
  又见秋风起,开始思念故乡的莼羹(用莼菜做的羹汤)张翰的资料、鲈鱼 脍,于是辞官归乡。他归隐后不久,长沙王发兵攻打司马冏,结果司马冏被斩,张翰得以幸免。 人们说他有先见之明,所谓思恋家乡的莼羹、鲈鱼脍,只不过是他退步抽身的托词罢了,后人便 以“莼鲈之思”作为遁世归隐的代名词。
  

莼羹张翰的资料、鲈鱼脍确实是吴地的地方性美食。莼羹的莼,是一种水生植物,也叫“水葵”,用莼菜 做羹,一直很有名气。做鲈鱼脍的鲈鱼,又叫“花姑鱼”“媳妇鱼”“花花娘子”等,是江南珍贵名 产,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被誉为“东南佳味”。古时人们多用它细切为脍,故称鲈鱼脍。
  

鲈鱼脍被人称为珍馐,也还有一个故事张翰的资料。《后汉书•左慈传》中说:左慈,字元放,庐江人, 自幼学神仙法术,曾赴曹操的筵席。曹操对众位宾客说:“今日各位贵宾相会,珍馐美馔大体都 有了,所缺的只是松江的鲈鱼罢了。”左慈在下座应声而起说:“鲈鱼是不难得到的。
  ”于是,取来 一只铜盆,盆中盛满水,他用钓竿在水中钓了一阵,果然钓出了几尾鲈鱼,而且都是3尺左右的, 活蹦乱跳。曹操就叫人烹制成鲈鱼脍,大家美食一顿。

《张翰帖》张翰的资料,又被称为《季鹰帖》,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全文为行楷

书,没有落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

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 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 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均是以险取胜。字的

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 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以称得上是“险中求稳,别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