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的多了去了我们的八十年代演员表,比如:张雁、仲星火、于绍康、达式常、唐国强、孙飞虎、郭凯敏、郭碧川、赵有亮、杨在葆、陈道明、陈宝国、李雪健、李幼斌、李保田、杜雨露、陈佩斯、朱时茂、刘子枫、刘佩奇等等。以上都是大老爷们儿,再说一些女同志吧,如:张瑜、李秀明、李莲英(噢,错了)、李克纯、李羚、潘虹、潘金.....(噢,又错了)、斯琴高娃、龚雪、吴海燕、肖雄、赵静、赵凤霞、张金玲、刘晓庆、徐松子、倪萍等等,打住吧,不说了。
八十年代是个万元户那可了不得我们的八十年代演员表,那象征着就是富裕的家庭。70年代出生的我,90年代上的班,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400多元。而在80年代,同事们的工资一个月是30多元,他们还直感叹我当时一毕业的工资高呢!
八十年代我们的八十年代演员表,母亲说那时候有一年家里养了两头肥猪,大概换了百八十元,可是一个大收入。于是家里再加上其它零七零八的收入,就买了缝纫机,买了座钟这两个大件。当时一个缝纫机是二百元左右,一个座钟是几十元。父母喜滋滋的,终于可以自己做主随时给孩子们做衣服了。
八十年代我们的八十年代演员表,一个水煎包是五分钱,一斤猪肉大概在七八毛钱一斤,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是三百元左右。记得当时把黑白电视机搬进家门的时候,心里激动得没法形容,简直太幸福了。
八十年代我们的八十年代演员表,电器一是没有那么好买,二是物以稀为贵,价格是真贵。每家每户想买一个电视机这样的大件,都要攒钱攒好久。姐姐是87年结的婚,当时买的是17寸的彩电,说是村里第一户。同时还要了八大件:大衣橱、写字台、菜橱等等,全是实木家具,非常气派。据说,是把姐夫家的老底都给花上了。
九十年代,我的记忆就比较深刻了,九十年代末,同事们结婚时,都不舍得把电视和冰箱全买了。一般是只买电视,冰箱以后再说。但有一个同事比较另类,他只买了冰箱,说是电视可以去蹭着看,但是冰箱不好蹭着用。
我是结婚时,咬咬牙,东挪西借,再加上贷款,全都买齐了。用母亲的话来说,结婚时不买齐了,以后就更难买齐了。当时,电视买的是稍好一点的有7000多元,冰箱是3000多元,洗衣机买了一个小点的,因为便宜啊,1000多元。还有零七碎八的,结婚大概花了两万元左右。一直还款还了两三年。
当然,同时也买了楼房,建筑面积在60个平,房子总价是16000元,后来改革,又补上了一块钱,总价达到了26000元左右。
那么当时如何和现在比呢?
八十年代,猪肉价格是八毛一斤,今年猪肉价格是飞涨,达到了25元左右,那么就是翻了30倍左右。
八十年代,品牌好点的电视价格是6000元左右,现在品牌好点的,比那时还大的电视价格了16000元左右,翻了三倍。这里面因素很多,想必大家都明白。电器生产的多了,也普及了,成本也下降了。
八十年代,水煎包是5分钱一个,现在是一元两角一个,翻了24倍左右。
八十年代,房价呢?60平方,16000元,合计一平方是270元左右。现在房价呢?一个平方是5000元多元,翻了19倍左右。
八十年代,工资呢?当时工资是每月40元吧,现在每月6000元左右,翻了一百五十倍。
综上,八十年代的一万元,
如果按照工资的变化来算的话,现在就是一百五十万;
按照房价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19万;
按照水煎包的价格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24万;
按照电器的价格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3万;
按照猪肉的价格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30万。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历史漫谈君觉得八十年代的一万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六七十万元吧。当时,一年下来,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所以家家户户没有余钱。但是,现在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有余钱。
日子好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校书郎工作室,柒月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