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曼纽尔舒尔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事件起源为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曼纽尔舒尔茨。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限于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1054年曼纽尔舒尔茨,东罗马帝国国教东正教与欧洲传统的天主教彻底决裂。事情起因于教皇利奥九世执意任命一名西西里出生的主教执掌东方教会。此举招致整个东部教会不满。普世牧首米哈伊尔·塞鲁拉利乌斯大怒,下令关闭国内所有西方教堂,驱逐其神职人员。长期对立的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再未弥合,对此后的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拜占廷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阿莱克修斯一世开始曼纽尔舒尔茨,他引入西欧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并收复了一些东部领土。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也是“短暂的蜜月期”。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虽然阿莱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廷帝国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

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拜占廷帝国,并对拜占廷帝国的省份进行掠夺曼纽尔舒尔茨。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威尼斯人尤其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拜占廷帝国舰队的骨干。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拜占廷帝国的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廷帝国,但给拜占廷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

曼纽尔舒尔茨:“短暂的蜜月”,“十字军”与拜占庭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期间遭到了两枚原子弹的轰炸,当场造成20万日本人丧命,出色完成这一任务的就是美军空军退役少将保罗蒂贝兹。此后美国的这项战争决策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保罗蒂贝兹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日本人对他是恨之入骨。不过他面对各种流言蜚语,表现淡定,并且每次都坚定的表示,自己后悔当初的行动,当然也不会向日本人道歉,他说,如果再给我第二次选择的话,我还会再次投放原子弹。

保罗蒂贝兹曾经面对记者采访,说了这么一段令人发省的话。他说,很多日本人主观的认为,我应该为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而感到内疚,在生活中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可事实上我为什么要感到愧疚呢?我亲眼看到过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纪录片里日本鬼子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的肚子里活活的挑了出来,这种丧尽天良的暴行比起我向他们扔原子弹要残忍的多,日本人口口声声强调挨了原子弹轰炸,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挨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保罗蒂贝兹驾驶飞机从提尼安岛美军基地起飞,当时他还向人们挥手致意。结果可想而知,原子弹正好击中了广岛,广岛由此成为人间炼狱,到处都是日本人的尸体。同年8月9日,保罗蒂贝兹奉命向长崎投放了第二颗原子弹,一时间长崎也成为了地狱。此后日本害怕美国再投第三,第四颗原子弹,不得不于8月15日电告全世界,无条件投降。

据日本有关统计,广岛和长崎因受原子弹伤害和死亡的人数分别超过了25万和15人。二战结束后保罗蒂贝兹遭到了日本的起诉,但是他却说我不后悔我不道歉,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次扔原子弹。而老子身体也很好,一直活到了2007年,享年92岁,向这位英雄致敬。(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