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固伦温宪公主。这里所指的是令妃的两个女儿: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以及九公主和硕和恪公主。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按照清朝对女儿的册封规矩来说,固伦公主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册封,比如富察皇后所生女儿被封为固伦和敬公主固伦温宪公主。令妃在生前的位份仅到达皇贵妃,位同副后,但终究并未被正式册立为后。按照惯例,令妃所生的女儿应被封为和硕公主,可是同母所生的两个七公主和九公主却在册封上出现了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在乾隆帝之前,也曾有过非皇后所生女儿被破格册立为固伦公主的情况,那就是康熙帝的固伦荣宪公主,她的生母是荣妃固伦温宪公主。康熙帝特别喜欢她,因此破例册封为固伦公主。

到了令妃的七公主这里固伦温宪公主,册封七公主的时间是乾隆三十五年,此时的后宫之中,令妃魏佳氏已是令皇贵妃,无中宫皇后,作为皇贵妃的她是后宫实际的管理者和位份最高的,虽无皇后之名,却掌皇后之权。再者,乾隆帝对令皇贵妃的宠爱,我们从史料和一些影视作品中也看到了,加上此时她有二子二女傍身,是为乾隆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

七公主作为乾隆帝和令皇贵妃的长女,对他二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同时七公主也十分乖巧懂事,深受到乾隆帝的喜爱,毕竟有个荣宪公主的先例在前,令皇贵妃的位份较之荣妃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固伦温宪公主。因此破例册为固伦公主也是情理之中。

为啥不把九公主也一并册封了呢?主要是因为令妃仅有两个女儿,如果连同九公主一起册封了,那么作为皇贵妃的她一会遭受来自朝臣的压力,二这等于变相通知大家令妃之子极有可能是储君,这与秘密立储的初衷相违背,所以乾隆帝不会同时将九公主也一并册封为固伦公主,引来舆论压力。

我是阿浅,每天和你聊聊历史那些事儿。喜欢的点赞转发支持下,欢迎指教!

在清朝,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其中又有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之分,区别在于皇后所生理所当然的是固伦公主,而其他的后妃所生的称为和硕公主。但也有例外,如果这个公主特别得宠,深受皇帝的宠爱,也很有可能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比如康熙帝的固伦荣宪公主,乾隆帝的固伦和孝公主。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今天我们要聊到的固伦荣寿公主却有些特殊。

荣寿公主是《清史稿》记载中的最后一位公主,可是她一不是皇后所生嫡女,二也不是皇上的女儿。她是恭亲王奕䜣的嫡长女,按理说,荣寿本来应该封的是和硕格格,即我们常说的郡主。

“辛酉政变”发生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的关系进入了一段缓和期,慈禧太后也一直想很好的拉拢恭亲王,苦于没有途径,这才把目光瞄准了他的嫡长女——荣寿。在荣寿8岁的时候,被慈禧太后召进宫中,荣寿格外沉静、懂事的性子,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因此就被留在了宫中扶养,同时册封为固伦公主,以示拉拢和恩宠。

荣寿公主之所以能被册封为固伦公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慈禧太后为了拉拢恭亲王,可惜恭亲王其实并不是吃这一套。之后荣寿能很好的顶着固伦公主的称号,更多的是她良好的性子,对极了慈禧太后的胃口,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被视如亲女一般,否则在慈禧太后看清恭亲王根本不吃这套之后,她完全可以找个由头撤了她的固伦公主封号。

我们都知道皇十四子胤禵是雍正帝的亲弟弟,其实雍正还有个亲妹妹是固伦温宪公主。康熙把温宪公主嫁给了隆科多的侄儿舜安颜。舜安颜在九子夺嫡事件中,并没有站在胤禛一边,反而站在皇长子胤禔一边。不过,一向睚眦必报的雍正,上台以后,竟然重用这个妹夫,这是怎么回事呢?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温宪公主剧照)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这事咱们从头说起。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全是令妃的女儿,为何地位不相同

康熙二十二年,23岁的乌雅氏再次诞下一位小公主。

按玉牒,小公主应排第九。但由于前面夭折了4位公主,因此她便成了五公主。

此时的乌雅氏由于深得康熙宠爱,已被封为德妃。

说起来,乌雅氏的出身实在不高贵。

她是满洲正黄旗人,早年是以宫女子的身份入宫,由于眉清目秀,被选为康熙帝身边的侍茶宫女。

也正是凭着年轻貌美,再加上性格温婉,乌雅氏得到康熙帝的宠幸。

康熙十七年,乌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

按清宫规制,只能在获得妃以上的地位后,才有资格抚育皇子,所以地位卑贱的乌雅氏可以生,但不能养,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康熙帝将胤禛交给才丧子不久的佟贵妃抚养。

好在还有育嗣之功,所以她得到了德嫔的封号。

在这之后,深得宠爱的乌雅氏先后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和皇七女,不幸的是这两个孩子相继夭折了。

尽管如此,乌雅氏依然凭着育嗣之功,很快就被封为了德妃。

(德妃乌雅氏剧照)

所以,在生下温宪公主后,德妃已经具备养育子女的条件了。

但是温宪公主自幼多病,再加上她很得仁宪皇太后的宠爱,于是康熙帝便把温宪公主交由仁宪皇太后抚养。

一方面康熙是出于疼爱之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温宪公主能给寂寞的仁宪皇太后带去一些欢乐。

温宪公主由于得到了地位崇高的仁宪皇太后的抚养,她从小不仅在生活待遇上要比别的公主多那么一丢丢福利,比如多给个两斤肉,或者一只鸡什么的,而且她还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因此,乖巧聪慧的温宪公主深得仁宪皇太后的宠爱。

转眼,温宪公主也到了出嫁的年纪。

按“满蒙一家亲”的祖制,清皇室的公主一定是要远嫁蒙古王爷的。

但是,仁宪皇太后不愿意让温宪公主远嫁,所以康熙帝最终为她择选了满族八旗贵族出身的舜安颜。

在历史上,舜安颜并不出名,可他的出身却无可挑剔。

他出身于满洲大族佟佳氏家族,其祖父是康熙最为倚重的大臣佟国维,叔叔隆科多亦在朝中地位显赫,而佟佳氏一族由于在朝中为官者众,因此又有“佟半朝”的名声。

而温宪公主也因此成了清王朝第个嫁给满人的公主。

婚后,由于公主府离皇宫不远,温宪公主得以常常进宫探望仁宪皇太后。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在温宪公主结婚的第二年。

她在随侍仁宪皇太后去热河避暑的路上,竟中暑身亡。

此时,温宪公主也才20岁。

温宪公主去世后,康熙帝悲痛不已,便追封她为“固伦温宪公主”,让她得享亲王下葬的规格。

(胤禛剧照)

康熙帝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位称帝后,他是怎么对待额驸舜安颜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了。

自康熙废黜了皇太子胤礽后,便引发了成年皇子夺嫡之争。

在这场夺嫡风波中,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也各成夺嫡派别。

当时的胤禩最被朝臣看好,因为他不仅文武皆备,是最得康熙宠爱的皇子之一,而且他还贤名在外,能力出众。

就连久经官场的佟国维也非常看好他,并站到了他那一边。

而皇四子胤禛相比于胤禩,就好比映衬红花的绿叶了,他文不如皇三子胤祉,武不如他的亲弟弟皇十四子胤禵,再加上朝中又无与他亲近的大臣,因此支持他的人寥寥无几,不过隆科多就是那寥寥无几中的一个。

这种时候,谁都想在政治上赌上一把,万一赌对了,待新皇帝登基后,凭着拥立之功,也能飞黄腾达。

所以,身为额驸的舜安颜也不能错过机会。

舜安颜几经考虑,他并没有投到最热门的胤禩一边,也没有支持胤禛,而是选择了皇长子胤褆。

舜安颜之所以会选胤褆,还是认为康熙当初立太子胤礽的时候,是受汉族“嫡长子制”的影响,毕竟康熙是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一位皇帝。

所以,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说法,再加是胤褆武艺高强,多次在康熙出巡的时候,都负责保卫工作。因此,舜安颜把赌注押在了胤褆身上。

只是舜安颜没想到,胤褆居然第一个出局,而他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削其额驸,禁锢于家”。

好在,后来康熙消了气,念在温宪公主的面子上,又赦免了他。

胤禛继位后,对当初参与夺嫡的皇兄弟及他们的党羽都进行了残酷的打压,不过对舜安颜,不仅没有打压,反而还授予他“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

而胤禛之所以这样做,大概是看在亡故的亲妹妹的面子上罢了。还有,毕竟胤禔是最早出局的人,追随他的,也有受到了教训,知道收敛。因此,雍正是用不着打击的。能笼络一个,也多一分力量吧。

舜安颜虽然没被追责,但他深知胤禛是个刻薄寡恩的人,因此他一直活在恐惧之中,不久竟病逝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