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想必是野史小说看多了……清世祖(顺治帝)福临不可能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儿子皇太极喜欢谁!就举一个例子,足以说明问题。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在古北口狩猎期间突然坠马、不治身亡。顺治八年二月,清世祖对多尔衮进行了政治总清算,不仅褫夺了他成宗义皇帝的尊号,还一并革去了他过继儿子多尔博承袭的睿亲王爵位。并且,给予了多尔衮“掘墓”的“待遇”。如果清世祖是多尔衮的儿子,为了政治目的褫夺多尔衮的皇帝尊号、革去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倒也没什么,毕竟人都已经死了。但是,儿子掘亲爹的坟,那可是大逆不道,是要遭“天谴”的!而且,古人比今人更信这些鬼神之说,清世祖即便不念父子之情,也得为自己的性命考虑,他不怕“天谴”吗?敢去掘亲爹的坟!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得出结论,清世祖不可能是多尔衮的儿子。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论点。
首先,天命十年,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十二岁便嫁给了时为贝勒的清太宗皇太极当侧福晋,崇德三年才生下清世祖,这期间已经过去了十八年皇太极喜欢谁。要说多尔衮与孝庄文皇后私通,在崇德元年之前还有可能。崇德元年,清太宗正式改元称帝,后宫的制度也进一步完善,这个时候成年的兄弟想要进入后宫,而且还和清太宗的后妃生下一个儿子,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如果清世祖是多尔衮的儿子,最晚也只能是天聪十年的事情,但是清世祖崇德三年才出生,怀胎三年,真要成哪吒了!更何况,即便是崇德元年清太宗改元称帝之前,多尔衮要想把孝庄文皇后肚子搞大也几乎不可能。当初代善和两个继母也不过就是搞搞暧昧而已,都没敢“搞出人命”,多尔衮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估计也不敢干这样的事儿。
其次,清世祖实际上是在多尔衮和他长兄豪格争位时捡漏当上的皇帝皇太极喜欢谁。当初代善、济尔哈朗这些宗室王公,甚至包括多尔衮和豪格之所以能够接受清世祖即位,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和多尔衮、豪格的关系都不是很亲近。如果清世祖是多尔衮的儿子,哪怕只是风闻、甚至谣言,试问代善、济尔哈朗、豪格这些人会同意吗?这和多尔衮当皇帝有多大区别?因此,清世祖不可能是多尔衮的儿子。
再其次,多尔衮当政期间,对清世祖并不是十分栽培,甚至可以说是放养,几乎没有让他真正接触过什么核心的、重要要政治事务,多尔衮这个摄政王是真正的摄政,一切自己说了算皇太极喜欢谁。如果清世祖是多尔衮的儿子,哪怕多尔衮是皇帝、清世祖只是皇太子,多尔衮也不可能不栽培这个亲儿子,毕竟将来清世祖是要接过自己手中重担的,让儿子提前实习不是太正常不过了吗?后来的清圣祖(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不就是如此吗?可是,多尔衮并没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否定了清世祖是多尔衮儿子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清世祖不可能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儿子,他只能是清太宗的儿子皇太极喜欢谁!至于那些多尔衮与孝庄文皇后有染、什么太后下嫁之类,无非是野史小说的套路而已,看看、听听就行,当不得真。
看看图一(清世祖福临)和图二(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图四(摄政王多尔衮)、图五(清太宗皇太极),您觉得清世祖更像谁?
海兰珠终其一生从未输给大玉儿,且说实在的,在当时大玉儿还没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胆和海兰珠斗法。
海兰珠,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长女,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26岁的海兰珠嫁于皇太极。虽此时海兰珠已过妙龄,但却多了一丝成年女性的魅力,较之少女她更加的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此嫁于皇太极后,她就倍受宠爱。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大封后宫,海兰珠被册封为关雎宫宸妃,居东宫,称东大福晋,地位仅次于孝端文皇后,为四妃之首。而此时孝庄虽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但只是一个侧福晋,地位在皇太极册封的五妃中居末位,别说跟海兰珠比了,就跟东侧福晋衍庆宫淑妃比,她也比不了。
可以说自海兰珠入宫后,因她的美貌,因她的贤良淑德,皇太极对她的宠爱可谓是荣冠后宫,整个后宫中就算是孝端文皇后亦都不能与其争锋,可谓是独受恩宠。
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此时皇太极对于这个儿子的出生,相对于之前七个子女的出生更加的欣喜若狂。在皇八子出生的八天后,皇太极就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清朝专门举行重大庆典的宫殿)为皇八子的诞生颁发了有清以来的第一道大赦令。
要知道,前7个子女出生时,皇太极别说是颁布大赦令了,就连举办庆典都没有。而之后孝庄生第9子,懿靖大贵妃生第11子时,皇太极也再未大赦天下,亦或举办庆典,从这点可以看出皇太极在皇八子出生时,就已然想要立他为继承者。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海兰珠的受宠程度的确是荣冠后宫的。
而此后发生的事情,就更是表面了皇太极对于海兰珠是真的很喜欢。
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率军与明军在松山锦州决战。正当双方的战事如火如荼时,盛京传来消息报“关雎宫宸妃有疾”,就是海兰珠生病了。此时皇太极闻听此事后,居然就放弃了此时正处于紧要关头的锦州战事,然后在吩咐诸将固守后,他就急匆匆的赶回盛京。
之后在路途中,皇太极接连收到了“宸妃病笃”、“宸妃已薨”的急报,随着海兰珠病情的极度恶化,皇太极开始日夜赶路,策马狂奔,但最终皇太极还是没能赶回见海兰珠最后一面。在赶回盛京后,皇太极什么也不顾,就只奔关雎宫,可是还是来不及之后关雎宫就剩下皇太极抚尸哀痛的身影和彻夜未停的悲悼恸涕的哭声。
“美人气已绝,英雄心欲碎”,之后接连数月皇太极都不能接受海兰珠已经过逝的事实,他曾数次因伤心过度而陷入昏厥当中。但无论如何,斯人已去,这点是改变不了的,皇太极也深知这点,再之后他将所有的思念都化为实际的行动,他为海兰珠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葬礼,在入殓之时,皇太极更是亲率文武百官及后宫嫔妃前往祭奠。
同时在海兰珠去世的那年,本来清朝在元旦时是要举行大贺庆典的,可是皇太极居然为了海兰珠下诏“以敏惠恭和元妃丧,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为了一个妃子而停办国家大典,这在整个封建时代都是少之又少的。
直到海兰珠去世的第二年,皇太极都还未忘记曾经他最宠爱的那位妃子。这年的四月,皇太极在大政殿为明降将洪承畴、祖大寿二人赐宴庆贺,按理说作为投降而来的地位最高明降将,皇太极理由要出席宴席,以示拉拢。可是此时的皇太极却以“朕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就是海兰珠丧期未过,我不能参加宴席。
而在此后的岁月里,每逢海兰珠的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皇太极都会亲自为其举办隆重肃穆的祭礼。
所以说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海兰珠的受宠程度可见一斑,就凭借着这等宠爱,就凭借着皇太极在海兰珠死后数年还是这样的牵肠挂肚,日思夜思,甚至不惜屈尊为她守丧,你认为孝庄斗的过她吗?
说实在的孝庄在皇太极时期并不受宠,这点从皇太极册封五妃,她居于末位就可以得知一二。她能在后来有如此显赫的身份,完全是得益于她生的儿子福临,若不是他,孝庄恐难以有出头之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