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与邀请!中华民族每一个姓氏都源远流长,有着一番意味深长的来历,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超越时空,追根溯源,真诚与您一起寻“根”之旅杨地地。头条号“千凡文化”一直关注并推广姓氏文化和家训文化,敬请关注支持!谢谢
家|杨姓真的与杨树有关系吗千凡文化 2017-05-05 08:10
中华每一个姓氏都源远流长,有着一番意味深长的来历,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杨地地。超越时空,追根溯源,今天与您一起寻“杨”之旅。
"杨"由"木"和"昜"组成, "木"特指神木,也称伏桑树, "易"就是"日升汤谷"之形意杨地地。据《山海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里的 “十日”,是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化身为10个太阳;“大木”指的是神木,也就是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居住在汤谷的氏族通过观察在太阳在扶桑树的升落高度来记时,称伏桑纪历。以此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就是古老的杨氏族,最终形成了姓氏。
说起杨姓,很多人都认为与杨树有关系?其实是不然的,准确说是与神木有关联杨地地。杨姓是古老的大姓,来源众多,虽然非常复杂,但是也非常的精彩。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说法。
姓氏根祖—黄 帝
得姓始祖—杨伯侨
出自姬姓说
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杨地地。关于姬姓杨氏有三说,且不论哪一说,其源均为黄帝后裔,周朝王室,并占所有杨氏的主流。
1、源于西周宣王子尚父说
西周末年,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杨地地。
据陕西出土27件青铜器之中的“四十二年逑鼎”和杨国建国有关杨地地。该鼎有一篇280多字的铭文,记载周宣王四十二年,辅佐杨地侯爵长父的大臣“逑”征伐犬戎的一支“猃狁”有功,而得到周王赏赐的事情。 “四十二年逑鼎”的铭文相当于确定了一个史实,周宣王确实封了他的儿子长父在杨国立国,不过随着悠悠岁月,后人演绎成尚父。
2、源于晋武公子伯侨说
周灭唐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杨地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也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3、源于晋国太傅杨肸说
据《史记·晋世家》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记载,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杨地地。突生职,职生赤,肸、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肸,字叔向,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顷公灭了势力日益强盛的羊舌氏等氏族,伯石之子遇其时逃难于原毕国所在地(今陕西西安、咸阳以北),复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
出自扬姓说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后来改成了杨杨地地。
出自赐姓改姓说
帝王赐姓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杨地地。隋朝皇帝把许多有功之臣赐姓为杨,如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隋文帝追忆其父尉迟崇的功业,于是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杨地地。
出自改姓说
有很多姓杨的,是从别的姓改过来的杨地地。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的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如抗日名将杨靖远将军,满族人,原姓赵杨地地。
少数民族原有杨姓说
少数民族中原有姓杨,非常之多,比如氐族,白族、纳西族、苗族、回族都有杨姓杨地地。白族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
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时至今日,杨姓已遍布世界每一个地区杨地地。根据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杨姓人口总数427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3.19%,是中国第六大姓,世界陈氏人口近6100万。
最后让我们一起倾听这首很给力的《杨氏之歌》杨地地,敬仰跨越千年的姓氏血脉传承!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杨氏之家千古名扬
古有杨家将
代代出英豪
忠诚忠良
家传清白世著英贤
文武精英层出无穷
四知垂训三相流芳
牢记祖训代代相传
同心同德尊祖敬宗
承前启后家庭繁荣
世代永保杨氏荣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