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成立,因为年妃死的时候,雍正还没除掉年羹尧呢历史上的年妃。而雍正实际上是一直非常宠爱年妃,可以说是有雍正朝最得宠的妃嫔,如果没有年妃的早逝,恐怕年羹尧都有机会保住性命。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时间线问题历史上的年妃。雍正三年四月,雍正下旨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位,命其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调任杭州将军;九月,雍正将年羹尧押解京城治罪;十一月,年妃去世;十二月,追谥年妃为敦肃皇贵妃;同月,命议政大臣、六部九卿议年羹尧罪,赐自尽。所以,年妃去世是雍正三年十一月,年羹尧被议罪是十二月。故而,不是年羹尧被杀后年妃如何,而是年妃死了雍正才开始不顾忌地对年羹尧下手。
那雍正与年妃感情究竟如何呢?是否如有些电视剧所描绘的那样是因为年羹尧的地位才恩宠有加呢?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年妃。年羹尧受到雍正的信任不可否认确实有年妃的因素,但年妃更多是凭借自己获得雍正的恩宠。
早在康熙四十八年,当时年家所属的汉军镶白旗划归雍亲王胤禛管辖,同年,年羹尧受到康熙赏识,出任四川巡抚。康熙五十年左右,年氏被康熙指婚为雍亲王侧福晋,在雍亲王府中地位仅次于福晋乌拉那拉氏和更早获封侧福晋的李氏(雍正称帝后封齐妃)。那时的年羹尧确实是少见的年轻封疆大吏(做巡抚时年仅三十岁),但远不到举足轻重的地步。年氏入雍亲王府历史上的年妃、年羹尧做高官,实际上更多是康熙的安排,与雍正本身关系不大。年羹尧真正崭露头角是在康熙五十六年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年羹尧获在前线发挥重要作用,并于次年获封四川总督。那个时候,由于妹妹的关系,他跟胤禛的关系应该也比较亲近了。此后年羹尧更是屡受嘉奖,升任川陕总督,并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驾崩大将军王胤禵回京后协助信任抚远大将军延信处理前线军务。雍正元年十一月正式接任抚远大将军,最终功成名就,扫平叛乱,个人权势达到顶峰。我们不能排除年妃受宠有雍正器重年羹尧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恐怕年羹尧获得信任恰恰是因为妹妹年妃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与年羹尧在边疆平步青云相比,年氏在雍正身边受到的恩宠其实更为耀眼。首先就是生育子女,康熙五十四年生雍正第四女,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福沛。从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嗣,由此可见,年妃在雍正身边,几乎可以算是独宠!这真的可以算是三千宠爱在一身。试想,即使雍正倚重年羹尧,可能为此对其他女人彻底远离吗历史上的年妃?合理的解释只有雍正真的非常喜欢年氏,以致对其他女人失去了兴趣。
其次是地位,入雍亲王府时,雍正除了嫡福晋乌拉那拉氏,还有一个侧福晋李氏,李氏为雍正生下第三子弘时。到了雍正即位,弘时已经是活着的皇子中最年长的,按理说母凭子贵,李氏应该地位更高。但是却仅仅获封齐妃。而年氏直接获封贵妃,跃居李氏之上。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妃嫔。而年氏临终之时,一向勤政的雍正罕见得抛开所有政务,赶到其身边陪伴,并晋升其为皇贵妃,死后追谥敦肃,以超规格待遇下葬,雍正还为此迁怒礼部官员,认为丧礼不够隆重。而这时候,年羹尧已经被赐死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还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年氏生前一定受了年羹尧的影响才地位超然,如果年妃不死年羹尧也一样或被杀,之后年妃会很惨。那我们就要看看,年妃死后,雍正是如何对待她的儿子的。
年妃一共三子,但是福宜福沛出生不久就都死了,只有皇八子福惠活到了年妃去世后。如果说年妃是因为哥哥年羹尧的关系受宠,那年妃死后年羹尧也获罪,福惠也应该不再被雍正宠爱。事实恰恰是,雍正对福惠的喜爱超过了其他所有皇子。年氏去世后,雍正亲自抚养福惠。雍正子辈应该是弘字辈日字偏旁,福惠只是乳名,雍正为了福惠的取名也是屡经波折,初定弘晟,后来发现已被三个胤祉的儿子用掉了,为此大发雷霆,逼令胤祉儿子改名,还训斥了宗人府官员,最后发现名字不好又换回来了。雍正五年七月赏赐西瓜灯,福惠是皇子中仅有的获得两对的,并且排名高于其他所有皇子,仅次于少数几个高级亲王。雍正六年颁发古今图书集成,分高级的棉纸本和次一级的竹纸本,皇子中仅有福惠获得棉纸本,而弘历弘昼都只有竹纸本。后来乾隆即位,也屡次提到,福惠“皇考素所钟爱”,因此将其追封怀亲王,是仅有的两个追封亲王的兄弟之一(另一个是雍正嫡长子弘晖)可以说,福惠毫无疑问是雍正最喜欢的儿子。
对年妃超出寻常的宠爱,对福惠爱屋及乌的疼惜。都充分说明了雍正对年妃的爱绝不是仅仅因为年羹尧。甚至可以想见,年妃若不死,年羹尧或有一线生机。而如果年羹尧死后年妃还在,她也会保持一个相对得宠的状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