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看中贞操,无外乎被冠以“男尊女卑”的思想,以及那套以理杀人的“程朱理学”古代女子骑木驴。唐朝之前,对待女子的贞操问题,看的并不是十分重,女子甚至有休夫的权利,并且丈夫死亡后,女子有另嫁他人的权利。唐朝前期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时期,女子的地位一段时间内甚至高于男子。有些男子为了取悦女子,甚至改穿女装,这也就是为何在西安博物馆中有穿女装的男子雕塑。女子在当时可以随便出入市井之中,毫不避讳。达官贵人家的小姐很多效仿武周皇帝在家中豢养面首,这在当时不足为奇。

古代女子骑木驴:为什么古代女人有贞操的观念而男人没有

但到了宋朝古代女子骑木驴,自打那个扒灰的公公朱熹跟程颐联合搞了一套“程朱理学”后,女子便彻底被禁锢了,不但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且必须奉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原则,完全沦落为男子的附属品和工具。朱熹认为,女子哪怕是多跟男子说几句话,都是失节的表现,因此女子大门不敢出,二门不敢迈。每个女子求神拜佛让佛祖保佑自己除夜落红,要不然婆家有打死女子的权利。正是这套理学,让男子们认为自己可以我行我素,只要自己有能力,随便娶几个都可以。

古代女子骑木驴:为什么古代女人有贞操的观念而男人没有

寡妇就更倒霉了,死了丈夫,便要一辈子守寡,若是改嫁便是不忠,生死掌握在婆家手中,打死无告古代女子骑木驴。朱熹甚至将男子娶寡妇为妻,也视为失节的表现。这一来,弄得寡妇没人敢要,一辈子孤苦伶仃过生活,要多凄惨有多凄惨。

古代女子骑木驴:为什么古代女人有贞操的观念而男人没有

蒙古人入主中原做了皇帝之后,虽然不提倡这些繁文缛节,但是汉人的思想已经扎根,因此没有多大改善古代女子骑木驴。到了明王朝,这套玩意儿又被拿了出来,但是明朝经过元朝的过渡,因此女子在守节方面并不是特别严苛。

古代女子骑木驴:为什么古代女人有贞操的观念而男人没有

但到了清朝就不行了,清朝统治者为了控制汉人,不但在扬州和嘉定搞了大屠杀,还要求易服剃发。但他们也知道单靠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将儒家思想搬了出来,大力倡导“三纲五常”“君臣之礼”,于是《程朱理学》又复苏了。此一来,变本加厉,而后什么《女诫》古代女子骑木驴、《女训》等等糟粕文学大行其道,到处建立贞节牌坊,女子再次被束缚起来,成为没有地位之人。这套烂俗的玩意,直到民国还没有根除,因为满清灌输的这套思想扎根太深,难以自拔。笔者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还见过一些任由丈夫打骂也不敢还口的女人,实在可悲。

好在现在不同了,女子已经不再如以前一样,不过贞洁这玩意也越来越不被在意,只不过现在很多男子也不再看中这些。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女的少,男的多,再挑三拣四,连媳妇也娶不上,活该跟“五姑娘”过日子。

尽管自汉代以来就十分强调女性的贞节,而到了宋代因理学家的鼓吹,贞节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是贞节牌坊最早出现于明代。

古代女子骑木驴:为什么古代女人有贞操的观念而男人没有

古代女子骑木驴:为什么古代女人有贞操的观念而男人没有

贞节牌坊是政府颁发给守节寡妇的,牌坊是一种纪念碑性质的门洞式建筑物,多建于庙宇、祠堂、园林、墓地和当街要道,以纪念名人,标榜其功德以垂教后世。贞节牌坊的规模较小,主要树立在街衢、庙宇、祠堂等地。

关于贞节牌坊,朱元璋在取得天下后就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获得贞节牌坊,不仅仅可以得到荣誉,显赫全家全族,更可以获得实打实的利益,受到经济、人力上的实惠。正因为这样,家庭乃至全社会对妇女给与了强大的精神压力。为了获得贞节牌坊,有人竟然伪造寡妇年龄,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