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界定大部分国外的研究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定义为皮疹出现后(90~120)天仍有神经疼痛,但在我国的临床工作中当患者疼痛超过一个月,我们往往就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处理原则予以治疗,因为该病往往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宜早期给予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李彤彤。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1、抗病毒药物的早期、足量使用李彤彤:抗病毒治疗对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积极作用。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减少病毒含量与毒性,在病毒未造成神经进一步损伤前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机会。有报道指出带状疱疹发病72小时内应用抗病毒药物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疗程应尽量达到 2周或适当延长。
2、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目前李彤彤,国际上较公认的预防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为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活的带状疱疹疫苗可减少带状疱疹50%的发病率,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的发生。但对免疫功能不全者慎用,对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无效。
3、联合物理治疗李彤彤:临床研究表明宽波段的紫外线B光谱(UVB)可能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和治疗有益,因其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还可降低神经损伤。另有研究指出,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可与抗病毒药物治疗相媲美,而且能更好的减少和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目前研究显示在带状疱疹的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的防治,但并不能预防所有患者疼痛的发生李彤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的药物治疗无明确的特效药物,单一的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患者部分疼痛,一些研究显示当疼痛缓解50%左右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国外的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的循证学指南建议:
一线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抗癫痫药和局部使用利多卡因;
二线治疗:阿片类;
三线治疗:局部给予辣椒素。
同时相关研究显示尽管50%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联合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止痛剂(含阿片类)以及外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或辣椒素),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这种多方案联合使用的方法也因其副作用的增加而受到限制。相关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并不能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有报道发现联合使用物理治疗(包括灸、火罐、理疗)辅助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主要是由于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受损神经节供血,有助其营养获得,加速康复。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布晓婧,刘彤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现状.皮肤病与性病,2018,40(2):189-192.
[2]李彤彤,王雅莉,赵艳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3):279-28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