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几个小问题来答好了

1.目前全国有多少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启星。

清帝退位之后,大部分爱新觉罗后裔都和其他满族后裔一样改用汉姓了,所以绝大多数爱新觉罗后裔的身份证上并不姓爱新觉罗,可能姓任何汉姓,比如说金、王、赵、肇、爱,等等爱新觉罗启星。如果不以身份证上的爱新觉罗作为标准,那么目前爱新觉罗氏的后裔可能有五万人上下。

有些网文说爱新觉罗后裔有40万人,这个数字是不可信的爱新觉罗启星。这个数字最早是用《爱新觉罗宗谱》在册人口“20万”加上自然增长算出来的。问题是,《爱新觉罗宗谱》那个在册人口,指的是从入关前到1937年为止,包括已故人口的所有人口综合,而不是1937年在世的人口。所以用那个“20万”推理出来的40万,是绝不可能的。

根据宗人府红名档爱新觉罗启星,1937年最后一次修撰《玉牒》的时候,在世的皇族男性一共只有2万人左右,而且是包含了宗室和觉罗两部分。如果我们以1:1的比例计算女性,那么男女一共约有4万人。这4万人,涉及到解放前的战乱,后来的各种运动及政策,所能留下来的血统,大致也就是5万人前后而已,何况女性的爱新觉罗后裔多数不能将姓氏传递给子女。

2.身份证上还姓“爱新觉罗”爱新觉罗启星。

这里需要指正的一点是,我国目前身份证上姓“爱新觉罗”的确实是有的,大概不超过100人。他们并不是“保留了原姓”,而基本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改回原姓”的。仅就我所知的,从新中国建国开始,身份证上就写姓氏为“爱新觉罗”的,并且目前还流传有后裔的,一位都没有。

今天身份证上还姓“爱新觉罗”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确实是爱新觉罗后裔,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般改用了汉姓,改革开放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回复了爱新觉罗姓氏。其中以书画界居多,主要和卖字卖画有关系。另一种是压根儿不是爱新觉罗后裔,趁着改革开放之后政策放宽的一个时期,出于某种目的,自己把自己身份证上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的。这种在现在社会中很是不少。

3.关于爱新觉罗启星“并未改名”。

对于爱新觉罗启星我不想多说,只简单提几点。其一,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她上大学之前似乎不姓爱新觉罗。其二,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她父系并不是爱新觉罗后裔,有说法认为,她的外祖母是一位说不出自己支系的爱新觉罗后裔,但是这位外祖母的姓氏是如何传递给她的,也是一笔糊涂账。也有说法认为她外祖母也与爱新觉罗一姓无关。

多余的不说了。

清朝的皇族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比如光绪皇帝的近亲,也就是醇亲王一脉,在清末的皇族中就是最嘚瑟的一伙人。没办法,谁让他们是末代皇帝的近支亲戚呢,所得到的恩宠和封赏都是最高的。清朝灭亡以后,这些人各个是家财万贯,生活条件好着呢。

爱新觉罗启星:现在全国还有多少爱新觉罗氏

至于远支皇族,也就是常说的远亲。由于逐代降爵的原因,混的也就不怎么样了,家财并不丰盛。不过凡是也有例外,比如铁帽子之一的庆亲王奕劻,他是乾隆皇帝的三世孙,属于远支皇族。但因为此人拍慈禧老婆子的马屁,因而积蓄了大量的家产,日子过得也很好。

爱新觉罗启星:现在全国还有多少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启星:现在全国还有多少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启星:现在全国还有多少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启星:现在全国还有多少爱新觉罗氏

第一,近支皇族的生活情况老实说,清朝的近支皇室的运气真的好。清朝灭亡后,根据《皇室优待条例》。这些皇帝的近亲不仅没有被捕杀,反而还能得到优待。相比之下的明朝末年,那些朱家的近支皇族可就倒霉了。(农民起义军抓住就杀,清朝稳固后接着杀。)

民国政府给他们的优待是优厚的,皇族的所有成员,免服兵役,其个人的公权、私权与一应国民同等;皇族的私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居住在满洲王公贵族,爵位依旧有效。并且,由于近支皇族不是闲散贵族,有很多人还是有真本事的。军阀混战时期,这些皇族先后给军阀和国民政府效力。只不过,大多是闲差。

就比如溥仪的七叔载涛。张勋复辟时,他被任命为禁卫军司令;徐世昌当总统时,他又被任命为将军;张作霖主政时,他当过翊卫使;国民政府时期,又被南京政府聘为国难会议的会员;日军侵华期间,拒绝到伪满洲国任职;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还当过总后勤部民政局的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这种人,就是俗称的人精。在哪朝混,都能混的风生水起。

这是1961年春节,溥仪在七叔载涛家中的家族合照。正中间的二人,分别是溥仪和载涛。

只不过载涛也有所有八旗子弟毛病,就是花钱大手大脚,而且他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以前有朝廷发俸禄,衣食无忧。后来北洋政府不给他发俸禄,渐渐也就坐吃山空。最后只能把自己的贝勒府卖给了辅仁大学,他自己也把心一横,干脆出去摆起了地摊儿。并且载涛不仅自己摆地摊,还拉着老婆(福晋)一起在街上吆喝着卖。听说前朝的皇叔摆地摊了,北京市民都来看热闹。载涛就自嘲的说:我们一不偷二不抢,卖点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可耻的?

说实话,以载涛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挺不容易的。

第二、王公贵族的生活情况

载涛的生活境遇,其实就是当时很多王爷的一个缩影。

比如铁帽子王之一的郑亲王一脉,在北洋政府断绝他们的俸禄后,也是坐吃山空。这些败家玩意甚至打起了老祖宗的主意。郑献亲王济尔哈郎的墓,就是被自己家后代所盗的。起初并不是那么明目张胆,只是把周围那些年代久远的树木出售换钱,卖完了树,又开始卖起了建筑材料,直到最后祖坟变成了一个光秃秃的土堆。好在这些人还不敢把墓给掘了,否则就真是丧心病狂了。

相比于其它没落的铁帽子家族,有大清第二号贪官之称的庆亲王奕劻一家,他们的生活就强多了。由于奕劻生前贪污的财产太多了,他的几个儿子根本不需为生计而奔波。奕劻在银行存有大量的现金,他死后,爵位和财产由儿子载振继承。载振后来就靠银行存款利息和变卖遗产继续过着奢华生活。

载振的两个弟弟载搏和载抡就不如他们的大哥了。载搏的问题是喜欢赌,载抡则是花钱大手大脚。他们俩倒是没过什么苦日子,只可惜最后死的时候,家财也败完了。导致儿孙只能在街上捡垃圾,这在当时也是报纸上的花边新闻之一。

第三、远支皇族的生活情况相比于近支皇族和铁帽子王,清朝皇族中的远亲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些人在清朝时,本来就是边缘人物,只不过挂着一个闲散宗室的称号而已。

现在的网络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搞笑的认祖宗模式,譬如:

康熙皇帝的九世孙,康熙的耳孙;

雍正皇帝的八世孙,雍正的云孙;

乾隆皇帝的七世孙,乾隆的仍孙;

嘉庆皇帝的六世孙,嘉靖的晜孙;

凡是这类把祖宗攀到两百年前的,都是远支皇族的后裔(跟刘备一样)。因为祖上是皇室小宗,传到清末时,爵位也没有了,俸禄也没有多少了。清朝灭亡后,这些人混的跟普通人没有区别。为了自抬身价,就开始胡编乱造。

比如,有个叫爱新觉罗桓绍的人,打着爱新觉罗的名号,声称自己是乾隆的七世孙,他手上带着一只玉扳指,号称是当年乾隆皇帝带过的;还有一本不知道是从哪里淘出来的秘方书,号称宫廷秘方,能治各种各样的病。靠着这边秘方满世界卖药,赚了个盆满钵满,身家过亿。为了更好的卖药,爱新觉罗恒绍还给自己杜撰了一个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然而,这个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却并不存在。

不过桓绍这种人也不是主流,绝大多数的皇室后裔还是能自食其力的。比如有个叫爱新觉罗宝珣的演员,就从不显摆自己的清皇室后裔身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当时最红的男影星之一,后弃影从商。

总的来说,清朝的皇室后裔是幸运的,因为不管是国民政府还是新中国,都没有像他们当年的祖宗一样,屠杀前朝的宗室。反而还给了各种政策关怀。尽管皇室后裔花钱大手大脚,不懂自食其力。扒祖坟、卖古董、当汉奸,无恶不作。但仍然有自食其力之人,他们中有的人参加了革命队伍,有的经商、办学校。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还有一些人选择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虽然不再风光,但也衣食无忧,活的自由自在。他们自己不说,没人知道他们是昔日的皇族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