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轻生?其主要原因是,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了他们太多的生活优越感,什么都首先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的家庭就有一儿或一女,把他们视作家庭宝贝,说不敢说,打更不用想,甚至有的家想把他(她)直接贡哪儿,只怕惹她生气。这样无形之中孩子们的心中,就养成了唯我独尊,天下我最大,无人敢惹我,使他们的心理自然产生一切都得赢得他们的欢喜,反则,将提出抗议,甚至达到轻生的念头。另外,就是现在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大,本身他们的抗压能力有限,不易接受他人的批评教育,当他们在社会上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无法忍受,对事情的处理和解决缺乏冷静心,易冲动。是导致现在孩子们轻生的主要因素。
我曾经得过一段时间的忧郁症轻生,当时失眠严重,还厌食,体重暴跌,一个月减肥了40斤,不爱和家里人交流,也交流说不通,总认为家人不理解我的痛苦。
后来搜索加入了一个专门全是抑郁症患者的群,群里人互相交流,就发现,其实比我更严重的人有很多,于是就开始主动劝解别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不知道劝别人的效果如何,在劝解别人的时候,先把我自己给劝开了,我自己先是彻底想开了,我的忧郁症自愈了轻生。也能够正常吃饭睡觉了。
最大感触就是,正常人,无论是亲人,还是心理医生,他们都没法通过交流来解决抑郁症,因为患者总会有对方不理解自己的感觉,而抑郁症患者彼此之间的交流就很顺畅,能感觉彼此心意相通,而能够展开交流,抑郁症就有机会治愈轻生。
前段时间,因为参加脱口秀,李雪琴火了轻生。人们喜欢她丧丧的模样,一口东北味儿的逗乐,还有那细品之后,富有哲理的段子。
“宇宙都有尽头,北京地铁没有。”
“人生的起点就是终点,在我妈眼里,宇宙的尽头就在铁岭。”
“我的妈妈是我带大的。”
“爸,妈,不就是结婚吗?你们都手把手教我三遍了,我指定学得会。”
李雪琴很多段子细细品味后,带有一丝忧伤。这让我想起了早些年周星驰的很多影片,第1遍看不懂,第2遍看完笑,第3遍看完哭。
大张伟说李雪琴是天才,李诞说她天赋异禀。我倒觉得,她那些搞笑但富有哲理的段子背后,不仅是北大的深厚学识底蕴,还有一点别人没有的看破人生的味道。而这一点,可能就源于她自己曾经是一个忧郁症患者。
现在的搞笑天才,曾经的忧郁症患者李雪琴是在北京大学读大四的时候,被确诊抑郁症。
她说那个时候自己压力很大,但当时的男朋友比她还要悲观,当她情绪低落的时候,男朋友救不了她,两个人就像在对方脖子上套了一个绳子,互相在拽,要把对方勒死。
在李雪琴抑郁最严重的时候,她说不知什么事情就会让她难过,也不想跟人说话,不想见任何人。晚上她经常失眠,只有把自己熬到特别困的时候,才能够睡去,还经常一夜一夜地做噩梦。
后来,李雪琴北大毕业,去纽约大学读研究生,但是因为抑郁症不得不休学。
最严重的时候,李雪琴曾经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了三道囗,然后又给自己包扎好,觉得不应该浪费时间在自杀上。
同时,李雪琴说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学霸会得抑郁症,北大一到期末时看抑郁症的人很多。李雪琴是在北医六院,精神科最好的医院就诊,北大的学生去那里诊治可以一折,打完一折的价格,一次还要200多块钱。
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曾经有一位心理学教授说:“得抑郁症的人往往都是人才。”
很优秀,对自己要求高的人,比普通人得抑郁症的概率要高很多。比如,我们熟知的主持人崔永元,歌手朴树,企业家任正非等等,在别人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需要仰望的人,可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以李雪琴为例,很多人认为她得抑郁症的原因,跟父母离婚有关系。确实,这个是有一定影响,但是,很多父母离婚的孩子并没有得抑郁症,为什么李雪琴会得呢?
我们从她的只言片语当中,可以找出原因。“妈妈是我带大的”,姐姐说妈妈离婚之后情绪很不稳定,她经常要在门外哭够了之后,抹下眼泪,然后回到家照顾好妈妈。李雪琴还说,为了不让父母觉得离婚对自己造成了影响,她只能努力学习,让自己一直保持第1名。
从这2点来看,李雪琴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非常有责任感,或者是有点追求完美。恰恰是这种尽善尽美,让她的生活压力特别大,长期的积累之下,就容易导致抑郁症。
我们再去看崔永元、朴树等名人的经历,同样会发现,他们都是追求完美的人。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抑郁症患者是严厉的自我惩罚者。他们的特点是自我攻击,这样的患者内心有一个严厉的惩罚者,会对自己的些微不好实施严厉的惩罚。”
所以说,过于追求完美确实会让一个人很优秀,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有人问: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郁症?
答案可以有很多个。
1、突遭变故,比如说至亲之人突然离世。
2、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经常争吵,孩子心灵受到创伤。
3、被暴力对待,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语言上的冷暴力,都可能加剧孩子得抑郁症的风险。
4、被忽视,被压抑,比如家庭中有多个子女,不被偏爱的孩子,长期被打压和压制的孩子。
以上这些,都是很多家长容易注意到的,或者会注意防范的。而我今天之所以要讲李雪琴的例子,就是要告诉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警惕孩子完美主义的倾向。
抑郁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冲突,确切地说是“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的冲突。
而孩子“理想中的自己”常常是在父母不自觉的影响中产生的。如果父母总是传递一种信号,孩子要优秀,要坚强,要独立,甚至必须善良,必须为他人着想,这些长期的渗透结果就是孩子把对自己的要求设定的很高。可是,凡事过犹不及,没有缺点,过于完美的孩子本身就是“问题”。
要知道,完美主义是把双刃剑,如果用得不得当,孩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抑郁症患者,哪怕他是一个学霸,他是名人,他是企业家,他已经达到了人生很高的位置。
而抑郁症就像得重感冒一样,等它来的时候,患者就是忍不住地要胡思乱想(打喷嚏),看到窗户会有忍不住飞下去的冲动(发烧),当抑郁症发作的时候,这些是很难控制的。也不是,大家说几句你已经很优秀了,你有什么好忧郁的,就可以马上解决的。
我们总说“防患于未然”,心理问题常常是滞后反应,等孩子出现问题时再去调整,可能就晚了。所以,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快快乐乐地成长,那么就要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创造更优良的家庭环境,作出正确的引导。
希望我们的孩子是真的快乐,而不是在抑郁之后看透一切的“搞笑天才”,因为抑郁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趟过来。在我看来,丧丧的搞笑的李雪琴正是在用“丧”来保护自己的内心,而那忧郁的“内核”并没有改变,只是她多了很多让自己平静的力量。希望她在治愈别人的同时,更多地治愈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关注、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哦,谢谢!
我是“豆妈逗娃”,一个乐于分享育儿干货的心理咨询师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家有两个女宝,品着烟火气,快乐逗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