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家庭在一起聚会,大家正吃得开心,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突然夸张地大叫:“这苦瓜炒肉真难吃,是世界上最最难吃的菜了天生是优我耿清清!”
大家都惊呆了天生是优我耿清清,女主人尴尬无比。
女孩妈妈面红耳赤:“闭嘴天生是优我耿清清,不要说话!”女孩反唇相讥:“不是你说的说话要诚实吗?我就是觉得它难吃!”
女孩妈妈要去打她天生是优我耿清清,众人连忙拦住,女孩夺门而出,大家聚会的兴致也烟消云散了。
这不是故事天生是优我耿清清,是一个朋友的真实经历,她就是那位脸面尽失的妈妈。
她始终想不明白,自己苦口婆心教养十多年,怎么养出这样一个祸精。
她说自己的家庭教育是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我在心里默认。
其实我知道,还有很多家庭也在品尝着家庭教育失败的痛苦和无奈。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教育?我觉得它有三个特征。
特征一:父母教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我行我素。
现在年轻父母大多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养儿育女也会强调孩子的主观意识,孩子逐渐养成一种霸气、豪气,只顾个人感觉,不考虑别人感受。
据朋友讲,她家这个女孩都是跟着自己老公学“坏”的。
她老公是独生子,从小倍受宠爱,做事非常任性,甚至自私。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别人的过失。
现在她女儿也“继承”了这个坏毛病,做错事后还非常嘴硬,总要找个理由为自己辩解。
教出一个自私任性的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为这种孩子以后进入社会,很容易成为社会的“癌细胞“。
特征二: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一味拿孩子的缺点说事。
朋友跟我说她女儿各种不是,足足说了半个多小时。
我打断了她说:这孩子是你亲生的吗?你真的认为孩子没一点优点吗?
她愣了一下,想了想说:我还真没觉得她有什么优点哩。
我有些吃惊,更无语——这位妈妈竟然觉得自己的女儿没有丝毫优点。
如果换成我,我会拼命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将它放大,前用真诚的话语告诉孩子。
她女儿从前数学从没考到40分,有一次考了41分。她女儿很高兴,觉得自己有进步。
而朋友呢,却不以为然,还讽刺女儿浅薄,进步1分还张扬,还不够丢人的。
其实,她女儿这时已经表现出两个值得关注表扬的亮点,一个是她数学虽差却并未放弃,二是她上进心犹存。
如果朋友能用心体察这两个优点,并且告诉孩子自己的发现,尽管只是一句贴心的鼓励,但可能会点燃她心灵的火把,成为她趋善向好的转折点。
特征三:父母之间没有教育合力,孩子无所适从。
朋友说她教育孩子时,她老公马上同孩子结成“同盟”,女儿有靠山撑着,自然偏向认为她爸爸说得都对。
这样不仅教育孩子无着,两夫妻的关系也越发紧张,常常为了孩子“短兵相接”。
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譬如,我昨天教育孩子要有独立意识,不要总让她妈妈大老远送饭,而老婆反倒怼我,认为孩子这个年龄就应该被父母疼爱,必须得送。
最后搞得我“灰溜溜”的,女儿不听我的,老婆也气鼓鼓的。
家庭教育的力量就这样被“内耗”掉了。
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严一个宽,但两人起码要观点一致目标一致。
跟朋友聊了很多,我建议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理由真诚地夸赞自己的女儿。
以后呢,在批评她的缺点时,一定要掌握好1:2的比例,即先说她一个不足,再说她两个优点。
先说优点再说缺点,那叫套路;先说缺点再说优点,这叫引路。
一个女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价值有:生育价值(年龄、颜值、身材、气质······);
忠诚价值(对自己专一);
情绪价值(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崇拜······);
生活上的依赖(做家务,做饭,照顾老人孩子······);
共同成长上的依赖(学识、眼光、处事能力、工作能力、情商······);
做法属于生活上的依赖,如果自己能够做法,当然能够更好的维护一段感情;
但是做饭只是一个加分项,而不是一个必选选项;
如果你不做饭,但是你在其它方面已经足够的吸引人了;
那做不做饭都无所谓了;
如果自己在其它方面的魅力价值不够;
加上自己刚好有时间,那自己尝试着去做饭也挺好的呀;
祝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