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并肩浴血奋战的兄弟,一夜之间被自己送进了墓坑,怎能不痛心?痛心有什么用,他已经不是以前八面威风的秦国将军,而是项羽旗下的降将,况且他已经被项羽打怂了,担心项羽为项梁报仇赵渭明。章邯根本不敢吱声。项羽是章邯的克星。
章邯是秦朝最后一位功绩卓著的将军,征讨起义的陈胜、魏咎、田儋等部队屡战屡胜赵渭明。特别是在定陶,击败了如日中天的项羽的叔父项梁,这也和项羽结下了梁子。
章邯再次与禁军对垒,项羽成了他的噩梦,巨鹿之战被项羽暴打赵渭明。从来没有经受过如此大的打击的章邯有点慌了,没有好的方法去对付项羽。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给秦二世传递消息的司马欣回来了,给他传回了一个很坏的消息,由于战败,当时大秦一手遮天的丞相赵高不高兴了,他拒绝召见司马欣,还派人劫杀他,多亏司马欣多了个心眼,走小路才逃回了军营。司马欣说:
“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赵渭明。今战能胜,高必嫉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意思是说:赵高独揽大权,下面没有可做事的人赵渭明。现在我们在前线打仗,得胜赵高会嫉妒我们;失败了他也会借机杀了咱们。章邯听后犹豫不决。这时又来了一个煽风点火的——陈余,他给章邯写了一封信,举了好多例子:蒙恬、白起两位将军立下汗马功劳,结果怎样?被秦二世赐死;为啥呢?立功太多,功高盖主,秦王无法按其功封爵,封爵会威胁秦王的王位,所以想办法杀了他们这些功臣。而赵高只会阿谀逢迎,目前国事吃紧,赵高又无法解决,怕皇上杀他,自然要找个替罪羊,这替罪羊就是你章邯。所以,你有功无功都会被杀,况且天要亡秦。将军你何不与诸侯合纵攻秦,成功后,还有一官半职,保全家妻小平安,多好呀。
这陈余的一封信也不知是否和别人商量过,还是处于确实为章邯着想,一气呵成论合纵攻秦,似乎是设身处地为章邯着想赵渭明。章邯开始动摇了,便派出使者与项羽讨价还价。项羽并不给他机会,采取边打边谈的策略,在彰水南岸收拾了一下秦军,然后又在纡水再次痛击章邯,这一下章邯终于崩溃了, 举白旗投降了。
项羽乐开了花,不战而屈人之兵,轻而易举得到二十多万将士赵渭明。但很快出现了问题,章邯带的是大秦正规军,是吃皇粮的精锐部队,在征讨叛军前,负责阿房宫、秦始皇陵等大型工程的监工,经常欺负服傜役的百姓。而项羽率领的各诸侯国的兵士,正是当年被他们欺辱的对象,这一回反过来了,秦军成了龟孙子,被压迫的百姓翻身做了主人,于是开始疯狂报复,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投降的秦军,轻则辱骂,重则殴打折磨,秦军在人屋檐下,却不敢还手,只能忍气吞声。但私下里议论,这日子咋过,如果真的灭了大秦,苦日子可能结束,如果灭不了,我们投降了,家人还在秦国那里就遭殃了,赵高肯定找后账,把他们全部杀死,这可如何是好。这些言论被诸侯国士兵听到了,报告项羽,让项羽心里毛了,军心不稳啊,二十万人如果窝里反的话,比在战场上更危险,恐怕促不及防收拾不住啊。于是找手下大将军黥布、蒲将军商量,这些将军都是粗人,天天就是杀杀杀,能有啥好办法,自然还是杀杀杀。于是一夜之间将这二十余万将士全部坑杀了。
章邯何尝不想救下这二十余万将士,这二十万人在,那是他的嫡系,也是他的主心骨,可以有力的钳制项羽赵渭明。但此时他是降将,命运掌握在人家手中,而且他和项羽还有杀叔父的大仇,稍有忤逆自己的小命就丢了,还会连累一家老小。屈辱之将,怎敢多言,只能含着泪,咬着牙,眼巴巴地看着二十多万将士被坑杀。做人就是这个样子,一旦突破了底线,选择了卑微,只能卑微到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