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6月13日邯郸学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对其75名学生做出退学处理的决定邯郸大学事件。我查看了这75名被退学学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类: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第一类邯郸大学事件,已超出最长修业年限。这23名学生中,最早入学的是2010年,九年别人应该本硕连读早都完了,这位同学别说毕业了,那人结业条件都达不到。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第二类是休学年限已经超出学校规定的最长时间。在规定时间内邯郸大学事件,未提出复检申请。这些学生中最早休学的时间是2011年,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八年时间也未回校继续上学。

第三类是连续两周以上时间没有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我的理解是连续旷课了两周以上邯郸大学事件,这些同学应该把学校当成宾馆,来去自由。

一些感想对于学校的这样处理决定我表示支持。按理说能考上大学邯郸大学事件, 都是在高中学习比较努力刻苦的学生,而且成绩非常不错,经过高考到了大学。应该不存在挂科以及其他情况。

最终被学校清退这样的现象其实要引起我们更多的反思。很多高中老师告诉学生,高中要刻苦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的确是这样,进入大学以后,有些孩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常性的上网,打游戏,旷课不务正业。每到期末考试,就会出现挂科。

很多人在高中时期有目标,有理想。上了大学,可能因为没有了压力,更没有动力。手机,电脑可能是在高中时想玩儿不敢玩儿,不能玩。

到了大学没人监督,随便使劲儿玩儿。其实在很多人的眼里,可能一直以为中国的教育,中学是玩命的罗,大学是快乐的玩。我觉得这一现象可能在以后不存在了,现在大学也严进严出,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的 玩到大学毕业,这也许是大学的一个趋势。

我是汇智坊,欢迎留言讨论!

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它的办学地点却不在河北,而是在天津,这其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邯郸大学事件:邯郸一高校一次清退75名学生,如何看待学校这一做法

最早,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 1903年,光绪二十八年,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工艺学堂。当时河北省还叫直隶省,天津是直隶省的省会城市,因此很多河北的高校都创办在这里,其中还包括河北大学的前身天津工商大学。一直到1967年天津从河北省分离出去成立直辖市,这种格局发生了改变。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讲解员张怡林:“那么当时河北省委就说了,因为当时天津是我们河北省的地方的时候,我们把好的高校建到了天津,现在你天津不是我们的地方了,我们还要把这些优秀的高校要回来。”

经过双方协商,决定把办学最好的两所学校:河北工业大学和河北大学进行回迁,河北大学迁到当时河北省的省会保定,河北工业大学迁往邯郸涉县索堡镇的深山中。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工作人员杨洋:“而且那不在市里,还在山区里头,为啥?因为当时正好中苏关系恶化,要求全国高校的战略物资转移,当时不光我们学校到山区里头去了,像清华,很多学校都过去了。”

从天津到邯郸路途遥远,学校不得不变卖校产来完成搬迁,前后将近十年的时间也没有搬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搬迁途中还损坏了不少仪器设备。

杨洋:“我们很多大型的工业设备,很多的校办工厂仪器很多,大型仪器你搬一次就再也用不了了,完全是资源的一个浪费,在主观上面,老师和学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因为这样的原因,期间是两次搬家,搬迁搬了1600多人。”

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抓教育,学校的校长潘承孝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高校搬迁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巨大的损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高校搬迁宜慎重再慎重!

杨洋:“这个事件一出,就引发了全国高校搬迁的风潮,开始往回搬,很多学校,像北京的很多学校,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往回搬的,因为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指示。”

1979年6月11日,河北省委研究决定:河北工学院继续在天津办学,邯郸部分调整撤销,决定一下,全校师生无不欢心鼓舞,连夜启程搬回天津。

张怡林:“当时的学生们一听说我们可以继续回到天津办学了,大家都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撤了回去,同学们搬迁都是抱着自己的桌子椅子,沿途从天津到邯郸的铁路沿线上到处扔满了咱们学校的被子褥子,上边还印着河北工学院。”

就这样,河北工业大学就一直留在了天津办学,当初搬到邯郸留下的少部分搬不走的工业设备和校产就建起了现在的河北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