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大地湖北九头鸟,文人荟萃,人杰地灵。“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个说法,虽然大多数湖北人不乐意听,甚至有人觉得是对湖北人的贬低和污蔑。

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九头鸟”是个神鸟,有故事说“九头鸟”曾被神勇的猎人砍过九次头,但这神鸟每每被砍头之后,便重新长出头来,最终展翅高飞。这个故事反应的主题是九头鸟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千难险阻,不惧生命险恶,敢于拼命一搏,最终展翅高飞而成为神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武汉佬”称谓的形成,也和他所处的地域及历史的生活环境有关。人们常说的“九佬十八匠”,就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湖北省黄陂与汉口一带。这些手工艺人,无田少地,靠手艺走乡串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服务乡民,从妇女们佩戴的金信首饰,到每个人都离不开的锅碗瓢盆,凡是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需求,他们都无处不在,是这些艺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养育了子孙后代。他们不仅是民间的艺人,而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这样的称谓,不正是九头鸟不屈不挠,九死一生而展翅翱翔蓝天的真实写照吗?

当今的武汉,疫情突降,又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面对瘟疫横行,倾全国全民之力,与武汉人民并肩作战,奋勇抗击,形成了那里有疫情,那儿就是命令,那儿就是战场的全民皆兵。我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武汉人民艰贞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历史文化传统,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一定能战胜病魔,真正成为一只翱翔蓝天的“九头鸟”,以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是什么意思

我是河南洛阳的,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地区,过春节的时候,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人们除了放鞭炮外,还要烧柏枝。

烧柏枝,又叫爊(ao)柏枝,就是在松柏树上,折一把枝条,用红线绳扎住,在自家院里,用火点着,柏枝点着后,散发香气,冒大烟。

我对此有疑问,曾请教村中的白胡子老头,老头郑重地回答说:这爊柏枝的原因是,驱赶九头鸟,防止九头鸟滴血,九头鸟是一种神鸟,也是一种邪鸟,九头鸟被神箭射伤了,在天上悠荡着飞,它的血滴到哪里,哪里就会有灾,哪里的人就会有倒霉的运气。

我听了老头的话,认为这是迷信的传说,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相信。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什么意思?

我猜的意思是:九头鸟九个脑袋,脑袋多聪明,这是夸湖北人聪明的意思。这句话明着是夸奖,实际上,是在说反话,又一层意思是:湖北人精明,跟他们打交道,人家不会吃亏,自己占不了便宜。

如此说来,这句话,就不是什么好话了,这话出自何人之口呢?

我想,这话应该,出自别省地区人之口,而不是出自湖北人之口。

此话有地域黑之嫌,但是,其中含有幽默,开玩笑的意味。

我们这里,有句老话这样讲:山东响马四川贼,河南出些溜光锤。嗬,也不知是哪个省的人,一句话黑了三个省,开别人和我们的玩笑呢。

别的省我不太清楚,在我们河南地区,人与人经常开玩笑,村跟村之间也开玩笑,县与县之间,也开玩笑。

人与人开玩笑,说笑斗骂。村跟村开玩笑,把村名念转,滑稽难听。县与县开玩笑,编些奇闻故事,开涮对方。曾经,甲县人讥笑乙县人,乙县人反击,问对方说:听说贵县有三宝,不知为何?对方答:苹果、棉花和大枣。乙县人说:你说的是外三宝,我听说贵县还有内三宝。对方问:愿闻其详?乙县人说:沙土打墙墙不倒,半夜翻墙狗不咬,儿媳妇不嫌公公老,这是外三宝。以上玩笑话,闲言斗法,举事实列根据,总要占点理。

在过去,中国人都爱开玩笑,语言粗鲁,话不太文明,现如今改变了,好的太多了。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是在过去,别省人跟湖北人开玩笑呢!

马云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我国有很多的民间俗语,用谐音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一些道理,或者说明一个简短的故事,与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很明显是一句用来形容湖北人,湖北文化的俗语,但是乍一看却似乎看不出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那么,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话中又有什么含义?

湖北九头鸟: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为何被称九头鸟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搞明白什么是九头鸟。

湖北九头鸟: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为何被称九头鸟

九头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出自神话小说《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按照《山海经》的描述,九头鸟是大荒之中的一个神,有10个脖子,9个头,人面鸟身,名叫“九凤”。

湖北九头鸟: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为何被称九头鸟

九头鸟居住的地方大荒,位于楚地。楚人的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都葬于此地。

楚人有崇拜凤凰的传统。著名的楚狂人接舆对孔子作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楚国大诗人屈原《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楚地文化也很尊崇“九”,以“九”为尊。屈原有两部代表作,一部叫《九歌》,一部叫《九章》。

可想而知,楚人视九头鸟为神鸟,九头鸟在楚国文化里尊贵至极。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的九头鸟有10个脖子,却只有9个头。另外一个头去了哪里?

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杨升庵全集》中记载:“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这是说,周公很讨厌九头鸟,命人射掉了一个头,变成了10个9个头。有一个脖子没有了头,伤口无法愈合,不断滴血。

宋朝诗人梅尧臣《古风》诗中也提到这件事:“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迩来相距三千秋,尽藏夜出如鸺鹠。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周公为什么很讨厌九头鸟呢?

这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有关。在周国时期,周朝与楚国是死对头。西周时期的周昭王,还两次亲自率领大军远征荆楚,在第二次时全军覆没,死于汉水之滨。可想而知,以正统自居的周朝人,对居住在“蛮荒之地”的楚国人是恨之入骨的。“爱屋及乌”,反之亦然,周公属于周国宗族,又做过7年摄政王,当然会讨厌楚国人崇拜的神鸟,以至于要派人射去九头鸟的一个头。

这一射,尊贵无比的凤凰,顿时变成了不祥之鸟。每当九头鸟飞过时,人们就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否则的话,九头鸟会吸走小孩子的魂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至今还有一些地区,存在着保护小孩的民俗。

到后来,九头鸟有了贬损的含义。明朝文学家刘基在其所著《郁离子》一书中有《九头鸟》一文,称九头鸟“一头得食,八头争食”。这是在讽刺那种不顾大局、目光短浅,最终自作自受、自食其果之徒。

于是,一只楚人崇拜、信仰,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不但变成了一只吸走小孩子魂气的不祥之鸟,还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就“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谚语而言,实有贬义的意味。但是,对于湖北人来说未必如此。在他们看来,九头鸟的故事,正是象征他们不畏强权(周国),崇尚自由的精神,“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其实是褒义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