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垃圾和湿垃圾不是字面上理解的垃圾是湿的还是干的干垃圾和湿垃圾,这也是这次上海垃圾分类的一个失误,改了两类垃圾的名字,直接把全国人民改懵逼了,出现了“你说的湿不是湿,你说的干是什么干”的问题。实际上湿垃圾就是以前的厨余垃圾,干垃圾就是其他垃圾。这样,四种垃圾类型就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再仔细分析,并没有增加垃圾分类,只是把严格要求执行。有害垃圾量少,可回收垃圾可以单独存放,所以,只需要准备厨余垃圾和干垃圾两个垃圾桶,即可解决日常垃圾处理问题。有害垃圾攒够一次拿到指定地方投放,可回收垃圾攒够联系废品回收处上门回收,厨余垃圾和干垃圾每天定时清理,就这么简单。
回到主题,干垃圾被雨淋湿了,那也是干垃圾,只是最好晾干了再扔。湿垃圾就算晒干了,它还是湿垃圾,仍然要扔到湿垃圾的垃圾桶。
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在悟空问答上的292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身在上海,最近被垃圾分类搞得有点伤,主要是至少得准备三个垃圾桶装不同的东西。
同时小区里扔垃圾的时候,还有戴着袖章的老大爷老大妈们盯着你,虽然我很幸运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不过还是......嗯......
行吧,说回正题,让很多人感觉打脑壳的是“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这四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玩意儿?网上虽然有很多段子什么“猪可以吃,不可以吃”这种也就只能博人一笑罢了。
我就说一下我认为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吧:
有害垃圾:这个应该没有歧义吧?电池、杀虫剂、过期药,一切与化工有关的对人体有害的东西都是有害垃圾,包括有毒垃圾和生化垃圾。这种垃圾无法回收,更不能焚烧(污染空气),甚至不能随意填埋(污染土地和地下水)。只能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可回收垃圾:很明显就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手段重新回收的东西。玻璃、金属、纸张、编织物都可以回收。对于老百姓而言,最简单的就是那些收废品愿意拉走的东西,基本上都属于可回收垃圾。这些垃圾由加工厂再次加工之后,又可以做成新产品在市面上售卖。湿垃圾:不是指打湿了的垃圾。能被腐蚀的垃圾都叫做湿垃圾,大概就理解成生物就行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厨房里面产生的垃圾基本上都是湿垃圾,烂菜叶子,坏肉等等。这种垃圾大多可以发酵制成肥料,所以都以填埋的形式做处理。干垃圾:除了上述三类的其它物品,基本上属于干垃圾,也就是没办法烧毁,也不是生物,不产生化学污染的东西。比如说用过的纸巾、饭盒、尿不湿等等日用品。这种垃圾虽然无害,但是数量众多,所以基本上采用焚烧的形式,还可以用于火力发电。
其实吧,我们还可以这样来大概分一下:客厅、厨房、厕所三个垃圾桶,厨房垃圾桶里面的东西倒入湿垃圾里面;客厅、厕所的垃圾桶倒入干垃圾里面,这样80%都是准确的。偶尔做做大扫除清理出来的不要的东西,基本上放在可回收里面就行啦~
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有关干垃圾跟湿垃圾怎么分,有什么好处
干湿要分开,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 绿厨厨,黄其其,红危危,蓝宝宝。 可回收,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 厨余垃圾是绿色,其它垃圾用灰色。 垃圾多 ,危害大,分类摆放人人夸。 餐厨垃圾单独放,有害垃圾,别乱抛。 乱丢垃圾危害大,干干净净利大家。
垃圾分类有三大好处:
一是提高焚烧热值,实现协同效应。垃圾的有效分类可以解决我国垃圾混合导致的水分高、热值低、不可燃物质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垃圾焚烧的吨垃圾发电量。同时垃圾分类可以实现从环卫到固废处理完整产业链条的整合与协同,带来规模经济作用。
二是源头控制,控制二英释放。垃圾分类可以从源头上分选出氯元素及重金属等反应催化剂,再辅以焚烧过程中的精确温度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二英的释放。实际上,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大力推进垃圾焚烧行业发展时,由于焚烧比重较高且对入炉垃圾并不加区分,导致大气中二英严重超标。故日本在初期推行垃圾分类便是为解决该难题;而后期随着分类制度的发展,日本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垃圾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收集精细化,推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原本也是政府大力推进的固废处理板块,是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目标的最有效手段。但是行业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垃圾分类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拾荒者、黑市等现象频出,行业劣质公司骗补情况严重。垃圾分类的全面实施可以提高前端垃圾收集的精细化程度,更能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网络的“两网融合”,推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