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袁枚的资料,清朝。

袁枚的资料:请问清代诗人:写的《所见》是谁写的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袁枚的资料。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

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袁枚的资料。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全文袁枚的资料:

《所见》

牧童骑黄牛袁枚的资料,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扩展资料:

袁枚介绍: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谢邀请!

很多古代诗人各有雅号,分别如下: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

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

诗狂贺之章;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

诗魔贾岛;诗囚梦郊;诗魁上官婉儿;

诗神苏轼;诗父屈原。

有的有两个雅号,如贾岛既叫诗狂又叫诗痴;白居易既叫诗魔又叫诗王。

这些诗人的雅称有其来历:如李白,他26岁起外出旅游,性格豪放,好酒长诗。在唐朝开始诗狂贺知章比李白名气大得多,人们根本不知道李白。李白的早期诗作《蜀道难》公布并传播后,贺之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之凋朱颜;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让贺知章拍案称奇,就写文章传播,说李白的诗所表现的意境不是凡间人所能做到的,已经飘移于星空在观看并写凡间之事,其才华也无人能及。贺知章说得很对。例如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路之险要用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种夸张手法和用词之准确无人可比。直到现在人们形容路险仍用这两句。

贺知章的文章发表后引起诗文界注意,

使李白名气大增大过货知章。人们根据贺知章形容李白的话有仙的意味,于是纷纷传李白为诗仙。虽有李白是诗仙的传语,但唐朝没有文献可查。

最早有文献记录李白有诗仙意思的文献记载是宋朝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人言李白仙才,长吉鬼才,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自此后正式称李白是诗仙。

每位著名诗人的雅称,是人们根据其诗作的意境,诗人的性格习性人生经历等情况,长期公认形成的,来历多有典故,但最早记录雅称的文献多数无从考察,只是历代习称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