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是宰相的儿子法海事件,佛家精湛,是一代得道高僧。
历史上的法海很受人敬仰和爱戴法海事件,他少年时就出家,初衷是为了患重病的皇子祈福。
其父亲是唐朝著名的宰相裴休,其家族在大唐享有盛誉法海事件。法海本人,也根本不像影视剧中饰演的那种出场即老头,举起禅杖就打打杀杀,见到白娘子求情不为所动,还要挑拨许仙和白娘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夫妻二人永世不得相见。
话说回来法海事件,白娘子是一个蟒蛇,许仙是人类,他们物种都不一样,如果放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许仙如何下得去嘴?蟒蛇如何忍住不吃掉它?
传说金山寺确实是有法海事件,山洞确实也有,蟒蛇也曾在山洞待过,且杀气甚重,不少人死在了这条蟒蛇之下。
于是法海去苦口婆心的劝说蟒蛇改邪归正,蟒蛇居然还通人性,听懂了法海的劝导。从此之后,蟒蛇便离开了这个山洞,不再在这里害人。
唐朝时候尊崇佛教文化,法海作为得道高僧,自然受到官方支持,为他打造个人 IP。明清时期,冯梦龙写小说,提到了这个传说,但总体上法海是正面形象,大慈大悲。五四运动时,法海成为了影响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反派人物。近年来的影视剧中,法海成为了典型的反面人物,出场时人人喊打。龚丽娜还专门给他写了首歌,叫《法海你不懂爱》。
但文化不该这么发展,本是一个偶像派的正面人物,没必要为了影视剧好看,就把一个好人给黑化了。
法海圆寂,临终前,见到观音菩萨与善才龙女来接引,了却前世因果,往生普陀净土。
白蛇传结局:
二十年过了,白氏之子许梦蛟苦读有成,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小青带着他塔前探母,探母时跪倒在地,将皇帝御赐的“簪花”官帽挂在铁树之上,相当于“铁树开花”,于是雷峰塔破裂,白娘子也得以释放,与许仙、小青、梦蛟一家四口团聚。
扩展资料:
《白蛇传》是中国著名民间传说。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又名《许仙与白娘子》。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修炼成人形的蛇妖与凡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白蛇传》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流传至今有多个版本,但故事基本包括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祭塔等情节。角色法海的原型来自唐朝的金山法海禅师。
鲁迅先生借着雷锋塔的摊塌,写了一篇著名的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抨击封建礼教文化对广大妇女的束缚。大家从过去的戏曲,当今的电视连续剧所了解到《白蛇传》所讲的故事。
白娘子与许仙在凡间结为夫妻,彼此恩爱有加。就因为白娘子是出身于蛇精,法海和尚以执法名义,硬生生的把一个五好家庭给拆的七零八落。许仙丢掉了事业,失去了妻子,两个孩子失去了娘,白蛇被法海压在了雷锋塔下,永世不得翻身。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封建意识甚嚣尘上,鲁迅与其学生许广平结为秦晋之好,被一帮无聊文人所不容。鲁迅先生不排除借雷锋塔的倒掉,以杂文的形式来回击他们,这只是后人的猜想。
婚姻自由,这在当今社会是再寻常不过的事。鲁迅先生的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所写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的中国社会。解放广大被压迫妇女成了先生又是彷徨又是呐喊。
所以鲁迅先生被毛主席尊称为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的脊梁。(2019/08/01)
“九子夺嫡”,又称“九王夺嫡”,是康熙皇帝晚年,诸皇子阿哥争夺皇位的一场混战,过程惨烈,兄弟阋墙,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
至于说雍正篡改密诏,纯属抹黑,是历史谣言和恶意诋毁。
“九王夺嫡”是哪些人参与?参与“九王夺嫡”的,包括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但并不是这九个人,人人想当皇帝,只是参与进了夺嫡纷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只是支持八阿哥,无意争储。十三阿哥胤祥一直支持四阿哥,没有夺嫡之心。
“九王夺嫡”有哪几派?在漫长的争储过程中,朝中形成势力的主要有三党: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
太子党,以皇太子、二阿哥胤礽为首,成员主要有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鄂缮、耿额、齐世武等。四爷党,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为首,成员主要有年羹尧、隆科多、马齐、 戴铎、 鄂尔泰、李卫等。康熙朝的大学士张廷玉也暗中支持四阿哥。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为首,成员包括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鄂伦岱、何焯、张廷枢、巴海等。此外,还短暂的形成过大阿哥党和三阿哥党,但是大阿哥和三阿哥早早就退出了皇位争夺,其党派也就烟消云散。
八爷党实力最为雄厚,人脉宽广,朝廷重臣大多支持八阿哥。四爷党然这个小集团人数不多,整体实力与八爷党的支持者有不小的差距,但他潜心栽培门人亲信,秘密广植党羽,后期逆袭发力。
“九王夺嫡”的主要进程拉开序幕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出生,次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此后一直顺风顺水,经历年少恩宠、出阁受教、奉旨监国,康熙总体对胤礽是满意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康熙与皇太子、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太子阵营的索额图,削弱了太子党的支持力量。
第一阶段 太子初次被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等诸子随驾。巡幸期间,大阿哥胤禔等人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
有些是不实之辞,但盛怒之下的康熙帝深信不疑,之前他已经很不满太子几次越位处事,说出了:“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样的重话。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皇太子。
第二阶段 太子复立而再废太子被废,众阿哥看到了夺储的希望。
大阿哥胤褆愚不可及,首先按捺不住,向康熙表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让康熙极为寒心;见自己不被父皇喜欢,立储无望,又推荐八阿哥胤禩,被康熙训斥。三阿哥胤祉,向康熙举报胤褆请人施法,魇镇胤礽,康熙怒不可遏,将大阿哥囚禁。
康熙召集众臣选人做皇太子,八爷党党羽心腹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八阿哥胤禩,康熙厌胤禩勾结大臣,否决立八阿哥为储,并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怀念与太子胤礽的父子亲情,又为缓和局势,遂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
皇太子胤礽复立后,不知悔改,仍一意孤行,骄奢淫逸、贪恋财货,并在朝中广植党羽,笼络人众,又被告发。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为自保,主动退出竞争,在家专心修书,并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
此一轮,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出局。
第三阶段 四爷党和八爷党(十四阿哥)终极对决众子或囚禁、或退出,四爷党、八爷党最终浮出水面,直接交锋。
四阿哥颇有心计,不露声色,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诚孝父皇、友爱兄弟,潜心栽培门人亲信,内有忠孝的印象、外无个人野心,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好感。
八爷党一伙,风头太盛,不懂韬光养晦,其门人总是跃跃欲试,通过不同方式在康熙身前劝进八阿哥,犯了康熙厌恶结党营私的大忌讳。尽管八阿哥在朝中的威信依然很高,但是他离太子的宝座却是越来越远,实际上失去了被立为储君的可能。
八爷党见事不成,忙不迭实施“二号计划”,将十四阿哥胤禵扶上前台。在八爷党的支持下,十四阿哥被封抚远大将军,称“大将军王”,领军去了西藏、西北,手握重兵重权。
但只要加以分析就可以得知,四阿哥此时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在老大、老二、老三失去继位资格之后,四阿哥在嫡庶考量上是最优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一母所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八阿哥生母则被康熙谓之为“辛者库贱奴”。
地利:四阿哥坐镇京城,与皇帝朝夕相处,就近便利;十四阿哥在外,隔京城千山万水,领军出征实乃被“发配”。
人和:康熙晚年,安排四阿哥代替他去祭天、祭祖,这是非常明显的传位暗号;十四阿哥几次三番顶撞冒犯康熙,是个愣头青,在康熙心中还需大大历练一番才能成器,因此才被支开了。
史传,康熙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犹豫不决,心腹方苞说:“观圣孙,可保大清三代兴盛。”当时,四阿哥胤禛之子弘历深受康熙喜爱,被养育宫中,弘历被“钦点”为隔代皇帝,这也被认为是雍正得以继承大统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除开天时地利人和,四阿哥胤禛为政主张务实严猛、振作有为,脚踏实地、雷厉风行,这与八爷党(十四阿哥)一伙宽厚仁义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有助于解决康熙末年出现的众多问题,因而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观圣孙”最多是一个辅助和参考。
雍正夺嫡之路,凭借着的是高指数情商,超能力隐忍,异乎寻人的冷静,下手稳、准、狠。
“九王夺嫡”的后续影响雍正即位后,着手整治因争储带来的朝政纷争和朋党集团势力。经过几年准备,在时机成熟之际,雍正主动出击,公布八爷党一伙罪状,八阿哥允禩改名为塞思黑(满语为猪),九爷、十爷、十四爷和其门人追随者也各获其罪,罢爵、禁锢,这一宗室朋党集团被彻底铲除。
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乱象惨剧,雍正首创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才能打开并公布继承人。
雍正改密诏是谣言在关于雍正皇位来路不正的说法中,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雍正“矫诏篡位”之事。
实际上,此事有三不可为:
一不可为:传闻雍正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殊不知,在清代,“于”字写为“於”,是繁体字,根本无法篡改。二不可为:清代宫廷诏书,特别是皇帝诏书都是“满汉合璧”,双语合体,即使改了汉文,满文如何能改?三不可为:是否存在“康熙遗诏”,现在尚存争议,何况即使有“遗照”,宣诏大臣如何在众目癸癸之下明晃晃篡改?难不成,一大屋子的侍卫、大臣、宫女、太监全都被买通了?据此三不可为,可知雍正改密诏是谣言、是抹黑,八爷党造谣生事,搅乱浑水,试图颠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后人不明就里,添油加醋,人造了一场“历史疑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