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老太太的作品,是在高三一次考试之后。按照往常惯例,考试完等待成绩的那段时光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在嘈杂的晚自习里,我翻开了随手从同学那拿过来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我看书总是这样,无论多么美妙的开头似乎总是乏味。因此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我对整本书产生了一种厌烦感,失去继续阅读的动力。庆幸的是,那个晚自习实在无所事事,在反复合上再打开的过程中,我慢慢走进了那列光怪陆离的快车。看推理的乐趣,在于通过线索揣测凶手,那我也曾经尝试揪出幕后黑手。但是奇怪的是每当我觉得自己接近真相的时候,总会有新的因素出现将一切推翻,确实妙巨棺之谜!随着故事不断推进,所有矛头指向了似乎和案件本身并没有太大关联的阿姆斯特朗一家。那带着这个线索反向推理,一切似乎变得明朗。但是,怎么可能呢?我被自己的推理结果感到震惊,因为似乎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谋杀案。列车上的所有人似乎都与这个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着这种想法,我走到了这个故事的结局。那一刻,我深深怀疑自己看的并不是阿加莎而是欧亨利。末尾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又是那么的情理之中。一群人,怀着同一个目的,踏上同一趟列车,谋杀了同一个人!我以为这令人肾上腺素狂飙的一幕已经是故事的高潮,然而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一辈子坚持世界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的大侦探波洛,第一次妥协了。面对法与情的对抗,波洛选择了走到这个事件的灰色地带,帮助本应受到法律制裁的所有人逃脱。我时常在想,这是否算是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在那一刻,波洛在我眼前生动鲜活,整个列车上的人在我心里有了颜色。或许,这就是我的答案。东方列车永远不会停下来,因为它的能源,是情感。
有适合初中生看的推理小说吗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推理小说很多。
经典的《福尔摩斯》是家庭必备的读物。《失落的秘符》,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ABC谋杀案》、《罗杰疑案》是经典著作。还可以看约翰·狄克森·卡而的《三口棺材》,是欧美评选出来的世界第一的密室杀人案。还有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之迷》和《希腊棺材之谜》。日本经典的有横沟正史写的《狱门岛》。松本清张的《砂器》和《点与线》,京极夏彦的《魍魉之匣》。我国的裘小龙著写的《红英之死》获得第二十三届世界推理小说大奖“安东尼小说奖”,同时被评为亚洲最好的侦探推理小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