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我就别反驳别人了,我真的是有点看不下去人体骨骼。
现在人为了反中医,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了。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里有句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
他们跟我说,黄帝内经里三百六十五节是说骨头有365块。
甚至以此推论黄帝内经整体都是错误。
甚至还推论,中国几千年没有搞清楚骨骼有多少块。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对于这一句,365节,唐代著名医家王冰有过特别清晰的注释:三百六十五节者,非谓骨节,是神气出入之处也。
现代人对这句的认识,多认为是骨节,类似关节,或者认为就是穴位。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365还不一定是确数,因为内经中还经常用三百六十。
让人产生误会的,是宋代宋慈写的洗冤录。洗冤录之前,没有医家认为这个节就是骨骼。
洗冤录骨骼篇里,引用了内经中“365节”的说法,紧跟着写了人体骨骼的分类,各类的数量。所以很多人认为,宋慈认为人体的骨骼有365块,而来源就是内经。
但是,宋慈计算的骨骼数量里,将西医不认为是骨骼的一些东西都算成骨骼数量,包括牙齿和部分软骨。得到的数量绝没有365,但是远大于206。
人体骨骼会变细吗,还是会越来越粗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占人体总重的60%~70%,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的基本轮廓,起着保护、支持和杠杆运动的作用。它们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调节配合下,形成统一的整体,以完成各种运动,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
骨由骨膜、骨质、骨骼和神血管等构成。成人有骨206块(包括听小骨6块)。骨的化学成分是由65%的无机物和35%的有机物组成,无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硬度,主要有磷酸钙和碳酸钙等;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和一定的弹性,主要是由骨酸质纤维和粘多糖形成,人的一生中,骨的无机物与有机物是不断变化的,年龄越大,骨中无机物的比例越高。因此,年长者易发生骨折,而年幼者骨易变形,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人体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疏松,并没有变细或变粗之说。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把人体的骨头换成钢制骨可行吗
?全换成钢的也变不成“金刚狼”,稍微用点力钢条弯了还得自己掰回来,太疼太麻烦了。再说钢条在体内酸碱作用下很容易生锈,搞不好就把自己玩死了,还特别重,对人体耗能来说不划算。
人体骨骼的组成非常复杂,由骨松质和附在表面的骨密质,骨松质是由骨骼细胞形成的骨小梁构成海绵状结构,其排列方向和骨头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平行;表面的骨密质质地坚实非常耐压。
因此骨骼又轻又结实,兼具硬度和韧度。有研究表明,骨纵向承压能力仅次于钢材,但是其密度却不到钢材的1/4。比如股骨的抗压强度为902公斤,并承受393公斤压力弯曲不断裂。
骨骼的结构形式还便于血管、神经等穿行其中,调人体运动;骨端表面还覆盖着非常光滑的软骨,关节腔内还有粘液润滑,非常适合运动。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骨骼的修复能力,这也是钢材所不具备的。如果是为了治疗而进行关节置换术、骨折治疗等等,可以将部分骨骼更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