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顶替事件跟清朝科场舞弊案有无可比性?笔者认为是没有可比性的,前者明显要比后者更为严重钟祥高考事件。为什么这么说呢?
清朝科场舞弊严格来说只是一种欺骗行为,其主要责任人在于舞弊者自己,且被发现后会面临严重的惩罚。
戊午科场大案,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丁酉科场案,以及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辛卯科场案,并称为清朝三大科场案。
案件处理结果,戊午科场案牵涉91人:5人被斩首,3人充军,7人被判充军后赎罪,7人被革职,16人降级调用,38人被罚俸一年,13人被革去举人功名或停止会试资格,2人死于狱中。
在清朝,科举舞弊是仅次于谋反的重罪,每一次科场大案,都是人头滚滚。时人评价戊午科场案,认为它扭转了道光以来的科举腐败风气,保证了之后三十年科举的相对公平公正。
而顶替事件,其本质上来讲则不单单是一种欺骗行为,更是一种强盗行径,不法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关系网窃夺他人的学习成果,恶意篡改他人的人生以使自己获益,这种行为不但严重伤害了被顶替者本人,改变了被顶替者的人生,也严重破坏了国家与社会的公信力,其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恶劣的。试问,如果老百姓再也不相信政府的公信力,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司马光曾说:“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将信任上升到保国的高度。古人尚有这样的认识,又更何况今人呢?所以,高考顶替事件其恶劣程度较清朝科场舞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且前者的惩罚力度很明显又不如后者。
高考作为我国最具公平性的考试,是很多下层民众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渠道,本来是应该在老百姓心中最具有公信力的,老百姓自然愤怒有人在暗地里破坏它。真心希望能够严惩破坏高考公平的犯罪分子,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孔孟之乡的山东爆出高考腐败大案有什么重大影响
山东是孔孟之乡,但不一定遵从孔孟之道吧。不能说山东爆出的事儿就这么多的联系,什么孔孟之乡,什么宰客山东,有点儿地域黑的意思。
查一查那时候高招办的人,都牛的不行了,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可是那个时候,贪官横行,腐败成风,这些问题就不奇怪了。
查查高考后改名的人,名字相同的人,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现在各行各业都在纠偏,反腐力度一点儿都不减。高考腐败也该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这种顶替行为就如同人贩子偷孩子一样,毁人一生。毁了前程毁家庭,应该入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