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13岁继位秦始皇的陵墓,次年开始修秦陵,到49岁时,秦始皇突患暴病死在第五次巡游路上,去世前秦陵基本完工了,也就是说修秦陵一共用了35年的时间。

秦始皇的陵墓:历史上秦始皇死后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下场是怎样的

秦始皇死后,秦陵只剩下了扫尾。据说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把父亲葬进墓后,最后把30多名工匠当陪葬埋在了里面,胡亥够狠毒的。

秦始皇的陵墓:历史上秦始皇死后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下场是怎样的

当然胡亥活埋工匠只是一种传说,也只能等到秦始皇的地宫挖掘那一天才能知道事实真相。

不过这并非个例,各朝各代都有把工匠埋在墓里的说法,因为这些工匠熟悉墓葬的结构,害怕他们出来泄露机密,所以干脆把工匠活埋了。

到了后来工匠们也就多了一个心眼,就在施工的时候偷偷预留了一条逃生之路,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瞒着监工进行的,如果让监工的知道只有死路一条。

说实话,最后的工匠就是陵墓的“导游”。

不过总埋工匠也不是个办法,因为工匠也算技术人,这种人又不是太多,到后来朝廷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每一个工匠负责一段工程,不会让一个工匠从头干到尾,最后的一道门设计不会超过三个工匠知道,这就大大减少了泄密的几率。

并且最后的工匠要签上协议,如果泄密就会招来灭族之祸。

这办法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有作用。比如民国时期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在盗掘慈禧陵墓时找不到墓葬口,无奈之下他就派人去寻找为慈禧建陵墓的工匠,最后按照一个工匠提供的办法找到了墓葬口。

不过从后来的考古发现,陵墓最后的一道门被工匠设计成了“自关门”,也就是工匠在里面把顶门的石条在里面虚顶,工匠出来以后关上门,石条准确落到门上预先留好的部卡位,这样就能把门从里面卡死,从外面推不动,要想进去必须用“拐钉钥匙”打开。

“自顶门”的出现减少了活埋工匠的风险,历朝历代的“自顶门”大同小异,都是利用了这种原理。

文/秉烛读春秋

为什么秦始皇一上任就要修陵墓

中国古代,讲究的是风水,而风水影响的,不仅仅是在世的帝王的统治与安康,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后世子孙,如果选址不好,可能自己家族的王朝很快就会灭亡。

秦始皇的陵墓:历史上秦始皇死后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下场是怎样的

中国人很注重自己死后的陵墓,那些帝王更是会在自己登基之时就开始修建陵墓,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修建一座自己满意的陵墓。

秦始皇的陵墓:历史上秦始皇死后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下场是怎样的

中国人传统来看, 信仰祖先鬼神,认为人死后会庇佑生者, 会继续在另一世界 .皇帝死后也要继续享乐 ,统治, 所以帝王陵墓要受到重视. 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之后就会选择一片吉壤. 等死后归葬 . 但是因为皇帝的陵墓工程量大, 如果死后再开始建设会赶不上趟的

秦始皇的陵墓:历史上秦始皇死后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下场是怎样的

自秦汉时期开始,丧制规定,皇帝不管年龄大小,即位一年后,就要开始营造陵墓,这就是一当上皇帝就要为死亡作准备。皇帝和他人并不认为提前造墓有什么不吉利。

为什么一当上皇帝就要修陵墓呢?这是因为,皇帝和权贵们觉得帝王之死非同小可,必须要隆重安葬,陵寝也要与其 高贵的身份相适应。如果死后再修建陵寝,恐怕来不及,必须提前修好。“

而古代盖房子修地宫,限于技术能力施工水平,整体进度是很慢的,比如说秦始皇陵,一直到秦始皇驾崩都没有修好,搞得二世焦头烂额,本来皇位就来路不正,如果再不能对先皇尽孝,惹人闲话就更麻烦了,所以不惜抓丁拉夫加班加点,搞得天怒人怨,最后江山都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