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单看“一头十身”这几个字何罗鱼,这种鱼说是乌贼鱼也有些近似。但是,《山海经》里的“一头十身”鱼肯定不是乌贼鱼。
首先,《山海经》里指的鱼应该是有鱼的外表,乌贼鱼不是鱼类,样子不像鱼。乌贼是贝类,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它只是现代人在名称上很奇怪地把曾见的海产中的它与常见的一起捕获的鱼联系而称之为一种鱼。无论《山海经》是商周秦汉哪个时期写成的书,当时的人基本不可能把乌贼当鱼。
再看《山海经》里记载的环境,这种环境不可能生存着乌贼。
“一头十身”的鱼的记载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又北四百里 ,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这种鱼叫多何罗,除了是十个身体共用一个头,还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发出的声音像狗吠。乌贼鱼显然叫不了这么响。
这种多何罗鱼显然是生活在高山流水的河里,旁边还生活着长着红色的毛的野猪之类。多何罗鱼生活的地方肯定不是海和大湖泊。所以,不可能是乌贼。
《山海经》很多动物描述得很怪异。也许是当时古人的认知与今天有很大不同,保持着较多的神话描绘思维,也可能是当时有很多在当今完全消失的动物。
据美国一项研究称,自1900年后,至少已有447个物种灭绝,包括69种哺乳动物,80种鸟类,24种爬行动物,146种两栖类动物和158种鱼类。而无脊椎动物物种等灭绝难以统计。
也许真有十身一头的鱼,但是现在消失了,今天的人已无法有动物可以对得上号了。如果不是这样,极有可能是一种像娃娃鱼那样会叫的异种。
吉林松花江的什么鱼最好吃
东北地大物博,资源广阔,有着世界级的土地资源,全世界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东北。东北不仅土地好,水资源也非常好,所以也使得鱼的质量好一些,再加上北方独有的气候,也使得鱼的肉质更加紧实,来到东北要是不吃点鱼可说不过去了。接下来,保定大头将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北好吃的淡水鱼,量大味足还下饭,你想尝一尝吗?
一、得莫利炖鱼
得莫利炖鱼是东北的特色菜,得莫利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靠着松花江,村民都以渔业为主。得莫利炖鱼是将大鱼(如鲤鱼、鲶鱼)或者小鱼(如鲫鱼、嘎牙子)放在锅中和豆腐、粉条一同炖制,中间还加入一些特殊的香料,比如把蒿和野苏子,吃起来既鲜美又过瘾。如今得莫利炖鱼也火遍了大江南北,做法也变得千奇百怪了,想要吃到正宗的口味,还是要来东北才好。
二、酱焖泥鳅
东北在吃鱼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酱焖,什么鱼都可以酱焖。东北人吃的酱是由熟黄豆发酵而成的黄豆酱,这种酱豆香气很浓,作为调料放进菜里会有着浓浓的酱香。东北人在吃泥鳅的时候喜欢酱焖,泥鳅的鲜味融合了浓郁的酱香,保证你一口一条。最后再偷偷告诉各位一句,泥鳅可是男人的加油站。
三、鲶鱼炖茄子
东北菜以炖菜为主,其中东北的炖菜又有四个是最为有名的,分别是: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俗话说: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可见这道菜是多么鲜美,很多人因为鲶鱼食腐而对鲶鱼有偏见,东北这边的水大多都是石头底的,不存在腐食,而且市场上见到的更是人工养殖的,所以不会有鲶鱼食腐的情况。来东北要是不吃一顿鲶鱼炖茄子,那你都白来。
四、酱焖嘎牙子
嘎牙子是东北淡水鱼中肉质最嫩的一个,在烹饪过程中极易破坏整个形体,所以在东北,吃嘎牙子的时候无外乎炖和酱焖。酱焖嘎牙子十分美味,浓郁的酱香配上嘎牙子的鲜美,身为爱吃鱼的东北人要是说没吃过这道菜,那都不是合格的吃货。
东北的淡水鱼种类繁多,吃法也是极多,总会有一种适合你。如果大家有机会来东北,一定要尝一尝东北的炖鱼或者酱焖鱼,保证不会让大家失望。
我是保定大头,欢迎大家关注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