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不是说我国是世界航天大国,航天技术也位于世界前列,为何我国偏偏不造航天飞机呢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其实啊,美国作为前车之鉴,就曾发生过多次悲剧,只是多数人不知道罢了。比如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当年,这架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发射,挑战者号升空后,却因部分结构失效,使得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作用的影响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导致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很难想象,那天,当人们对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的直播视频津津乐道时,谁也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为何我国偏偏放弃了制造航天飞机?可能有人会礼貌地回应,你真的知道航天飞机这家伙有多贵吗?提到这个问题,也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因为美国在航天飞机的研发上,起步最早,研发经验也最为丰富,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问世,而后,挑战者号、发现号、奋进号、亚特兰蒂斯号等航天飞机逐渐问世,按照美国航天局放出的数据来看,美国曾经造出的5架航天飞机,每架的造价平摊下来就已经在20亿美元左右,每次发射费用也显得十分华丽,高达5亿美元,整个项目的花费约合下来,想想都觉得贵。
那我国不制造航天飞机的原因单纯就是因为它太贵了吗?实则不然,我们刚才也看了不少案例,他们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如此,人们很难保证航天飞机的安全性,甚至很难将这种安全性降到很低的程度,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刚才我们提到的美国人制造的5架航天飞机,摔了2架后,直接将航天飞机的事故率提升到40%,这也引出了一种说法,即航天飞机的安全系数太低。这么看来,我国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道理,虽说我国曾经考虑过,设计制造自己的航天飞机这样的想法,不过后来还是决定放弃了,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或许这样说你就明白了,2011年7月21日,这一天或许是一个值得兴奋的日子,那天,随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成功返回地球,它似乎自豪地宣告着,大洋彼岸成为了唯一一个使用航天飞机进行载人任务的国家,现如今,美国人却选择放弃航天飞机,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起来也有些哭笑不得,因为美国研制航天飞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降低发射的开支、重复使用,理论上来说,这确实是比一次性的东西要经济得多,但事实却给予了致命一击,因为美国航天飞机使用以后,需要逐次进行检查和维护等事项,反倒本末倒置。
或者说,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建造多次使用的航天飞机,在这一点上还太勉强,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新一代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后,航天飞机更是没有了一点用武之地,的确,我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还有一个原因是,实力悬殊所致,换而言之,我国在现阶段根本不可能造出这种的东西,如果说航天飞机纵观而言代表的是美国80年代时期的制造水平,我国想要达到同样的水平,必然要在2030年之后,有些非小白看客可能会感到特别蒙蔽,我们航天起步相对来说,只比美苏晚了20年左右没错吧?怎么还多出了足足50年?其中缘由很简单,这是因为从我国开展航天事业至今,没有哪一年在航天上投入的资金,够到了美国航天资金的投入水平,这种数量级的投入差距人们也很难想象。既然如此,各位想想,我们真的还有必要在航天飞机上大手笔的投入研发吗?
俄罗斯电影《太空救援》如果砸锤失败,美国挑战者号会救宇航员吗
谢邀!
知道俄罗斯拍了这样一部以太空救援为内容的电影。但是电影尚没有看过,因此对该片内容就不甚了了。但是国际上有“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SOS”海难国际救援的先例。SOS于1908年正是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当在海洋航行的船只发生海难时,在附近航行的船只或其它就近海域过往船只,不分国籍不分地域都要伸出援手全力以赴救援海难遇险人员。后来这种救援也广泛应用到其它遇险救援领域。
现在太空救援还是一个暂新的课题,但是有一天太空空难真的成为一种常态时,相信国际上也会有相应的空难救援的SOS通用救援的国际公约出现,那么假如俄罗斯太空救援砸锤失败,美国挑战者号出于国际人道主义也会救援俄罗斯宇航员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