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年已半百的老教师家养大鹅的祖先,敢于大胆创新,把自己家养的大鹅带进课堂,开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先河,为李老师点赞。

家养大鹅的祖先:如何看待洛阳乡村教师把大鹅带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家养大鹅的祖先:如何看待洛阳乡村教师把大鹅带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家养大鹅的祖先:如何看待洛阳乡村教师把大鹅带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生活即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教育实践,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陶先生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李老师就是先生生活教育的践行者,她把生活中孩子们直观所见的家鹅,融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让课堂生动、形象,而又富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样的课堂正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时代需要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其求知欲主要来自于兴趣。现在我们一些老师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老师难当,孩子难教”,其背后,值得深刻反思的就是,你的课堂到底有没有吸引力,你是否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以自身的实践,告诉我们,自家的大鹅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产生了兴趣。你能说李老师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吗?我可以负责任说,这是一节符合新课改核心思想的好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鹅也是活教具

如今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一些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更为注重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信息化教具在课堂各环节的体现。可李老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是把自家养的大鹅,作为活教具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得不由衷的佩服李老师,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至少是前无古人。

李老师的创新之举,可能就是一个特例,既不可能人人效仿,又不可能刻意去推广。但这种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借鉴,更值得我们每一名老师思考。

童年哪些记忆是你一直记忆犹新的

家养大鹅的祖先:如何看待洛阳乡村教师把大鹅带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童年有件事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小时候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为了省点口粮给家人吃,母亲和同村的几名妇女约好,各带一个孩子去了安?南部,记得我们到了一个村庄,大人们就到他们户家做鞋,给谁家做鞋就在谁家吃饭,我们这些小孩就跟着当地的小孩去玩。

家养大鹅的祖先:如何看待洛阳乡村教师把大鹅带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家养大鹅的祖先:如何看待洛阳乡村教师把大鹅带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他们村前有个非常大的大湾,里边水非常清彻,有水鸟也有家养的大鹅,他们那里有个习俗,就是不在家淘米,到了做饭的时晨,她们拿着竹篮装上米,在大湾边上清洗,吃饭大多是清晨大米稀饭,中午是闷米干饭,晚上是把上午剩的锅巴添上水煮了就是晚饭,他们喜欢晒干肉,做出来挺好吃,每人碗里放上一小块,有时还吃水草,那时候年龄小,只听他们说这菜是从水里捞的,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家养大鹅的祖先:如何看待洛阳乡村教师把大鹅带进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有一天,一个姓李的村民,来找我娘,说是有事商量,我娘说:“有什么事你就说吧”,李叔说:“我和婆娘结婚多年,没有一儿半女,我看你家丫头挺好,能不能给我养着,我不会亏待她的”。这时恰巧被我听到,于是哇哇大哭起来,“娘我不跟李叔叔走”。我娘好歹把我哄好,对李叔说:“大兄弟,我知道你一定能对丫头好,但是,我家只是临时遇到困难,还没到把孩子送人那一步,再说了我出来娘俩,回去一个人也没法给孩子的父亲交代,就此打住吧兄弟,我实在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李叔只好作罢。

在外漂泊大半年,一愰快过年了,我们村的几个妇女商量好准备回家过年,我们下了火车,那年好大雪白茫茫的铺满大地,而且离家将近二十里又没有交通工具,我娘她们把我和另外一个小孩放到小旅馆里,领着大一点的孩子走上了艰难的回家之路,第二天父亲和另外一个大伯风尘仆仆的赶来了,记得父亲拿了一个小被,把我包裹好,捆在身后,我心里那个美,就要回家了,听着父亲踩雪的嚓嚓声,可就是没想父亲当时该有多累。

进到村庄后,小伙伴探出头来向我招手,终于回 到家了,年仅十岁的哥哥拉着我哭个不停。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十年了,可当时的情景依然是那样的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