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把淮军系统一部分带到天津,利用日本侵台为契机,建构了海防体制,“海防”布局压倒了左宗棠的“塞防”政策吉野门。李鸿章经过苦心经营与积极探索,以英国海军为师,终于建成清代第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让龙旗飘荡于东亚海域。北洋水师拥有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搜罗海军人才,聘请洋人顾问,形成了官兵4000余人。

吉野门:当年号称世界第七的北洋舰队为何打不过日本

各个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大多数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有英国海军学院留学经历。客观来说,这支队伍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先进和有战斗力的。但是,任何事情都要在合适的环境和合理的制度下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当然,1875年5月30日清廷的总理衙门拍板之后,也是下了大血本的,每年拨出400万两作为军费。

吉野门:当年号称世界第七的北洋舰队为何打不过日本

定远,致远,海天,海龙等主力军舰,海外定制购买,分别驻扎威海卫、旅顺港、大沽口,虽然落后于欧美,但也是可观的。被《美国海军年鉴》评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很多人不免就要问了,那为什么甲午海战还是败了呢?这里面的原因,既有财政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因素,也不排除轻视日本弹丸小国的因素。加上北洋水师战舰老化,久不更新,逐步落后于日本,也是事实。

吉野门:当年号称世界第七的北洋舰队为何打不过日本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企图开拓扩张之路,并把打败清廷作为第一步,试图以此为跳板,走向称霸亚洲的目标。因此,甲午海战日本可谓是倾尽全力,而清政府当时面临的问题太多。

吉野门:当年号称世界第七的北洋舰队为何打不过日本

回到历史现场,如果图一时之快鱼死网破,其他列强虎视眈眈,定然提前被瓜分,破坏更大。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下,李鸿章屈辱谈判,赔款割地变成了一个最优选择,除此之外的失败成本都太高。而清政府内部,不仅有洋务派的内斗,还有李鸿章翁同龢的失和,军费开支也递减,无法拧成一股绳对抗日本。1891年之后,户部尚书翁同龢严禁北洋水师再置办新舰、炮、军火,导致被日本反超。

北洋水师的援兵不至,日本攻势猛烈,最后全军覆没。可以看出,北洋水师的失败,实际上是清廷运作制度与晚清效率的失败。朝廷财政也捉襟见肘,对于时局的判断亦有偏差。李鸿章一人明了世界没用,朝廷有能人也没用,这就是所谓时也命也,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