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又重温了一遍《猩球崛起2星球崛起:黎明之战》。在我看来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看的科幻电影,凯撒也成为了影史上最具智慧、最帅气的猩猩了。其实从去年起,我就一直在关注这部续集的制作。之前,我得知整个主创团队从导演到主演都基本上换人之后,十足地为本片捏了一把汗。但实际上这种续集换人、换团队的情况在好莱坞还是比较普遍和正常的。电影的一开场交代了第一部结尾时候的病毒在地球传播的状况,大量的冷色、黑夜及暗影勾勒出了一个阴森、狰狞、萧条破败的末日景象。在“猿流感”肆虐过后,人类几乎灭绝,文明一落千丈,因此影片用了大量俯视镜头,体现幸存者们的卑微和渺小。如果说《猩球崛起》第一部的主题是觉醒,那么这一部则着重描绘交流所产生的信任。Caesar这个角色的塑造极为成功,他的特殊经历让他成为绝对的领袖,“他”对人类充满复杂的情感,渴望和平却又不得不向人类宣战,充满了无可奈何又视死如归的悲壮感。电影对凯撒细腻的面部描写也是非常令人动容。最富感染力的就是Caesar犀利的眼神。本片以他的眼神开始,也以他的眼神结束。回到电影主题,该系列主题本身很有深度,尤其是“我一直认为猿族好过人类,但如今我才明白我们两个物种何其相似。”片中Caesar的这句台词让我十分动容且深以为然。
文\L
好莱坞有很多长寿的总是被翻拍的电影系列,其中就有这个人猿星球系列星球崛起。
我们都熟知这个新的三部曲相对于以往人猿星球系列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猩球黎明》最大的进步,在于动作捕捉技术的升级,不仅应用范围更广了,精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猩球崛起》中,动捕技术已经走出全绿幕的封闭摄影棚,而可以应用到有实际布景的拍摄现场星球崛起;比如结尾金门大桥的场景。到了《猩球黎明》,动捕技术提升到可以直接应用在条件更复杂的外景地。比如,片中有很多场戏是在红杉林中实拍,有很多暗景甚至夜景,这些因素,以往都是动捕的噩梦,现在都能比较完美地解决。《猩球黎明》中的特效固然强大,但其表现方式恰恰是润物细无声的;观众更多被特效所产生的结果而征服、而并非时刻注意到特效的存在。诀窍之一,就在于将特效隐藏在众猩猩那超越真人的表演中。凯撒更是代表数字虚拟角色首次在剧情片中担纲主角。片中猿族角色的戏份,不仅在“量”上超越了人类角色,更在“质”上完全掩盖了人类角色表演的风采。
我们可以说《猩球黎明》里真正的主角不是人类,而是凯撒这个被赋予高贵灵魂与人性的大猩猩星球崛起。借助于动作捕捉技术,安迪·瑟金斯饰演的凯撒完成了从动物到人类,甚至高于人类的转变。相对于惶恐不安的人类统治者,凯撒的一举一动更像一个真正的王者。他的悲悯,他的宽容,他的决断,他对于同类和异族的清醒认知,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这也是这部电影最为震撼人心的地方。而对于真正的人类,他们面对异族的恐惧之心,面对猿类的自视甚高的姿态,他们的残暴和无助都成为了返观自身的一种见证。
但是星球崛起,由于这部影片把真正的角色赋予了凯撒,所以人类的存在就开始变得无足轻重,对人类的刻画多少有些扁平草率。影片人类的代表马尔科姆代表了人类美好善良的一面,而德雷福斯代表了人类丑陋和固步自封的一面。马尔科姆选择了与凯撒沟通,互相体认,让人类和猿类成为朋友。而德雷福斯选择对抗和战争,人类与猿类最终的战争一促即发。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场景就在于结尾处,我们注视着王者凯撒那双被赋予灵魂的眼睛,痛苦,悲悯,绝望,富有情感的眼睛:它看到了未来人类与猿类的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他看到了沟通带来的绝望,他看到了互相残杀的悲伤结局。所以他让马尔科姆赶紧离开,因为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全。与其说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倒不如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焦灼而不安的想象空间。
我们该如何与他者相处?我们该如何避免与他者的冲突?人类之间的战争到底带来了什么?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都体现在了凯撒的那双深邃而富有情感的双眼之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