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系列中鬼吹灯尸香魔芋,在正经八百的叙述里只让我觉得紧张刺激和好奇有趣,倒是几个番外篇让我感到了害怕。
一个是白纸人的故事。
这讲得是关于胡八一那个不靠谱儿的爷爷胡国华年轻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害怕的地方,是让我又找到了小时候看小人书《画皮》的感觉。
都讲一个有贪心的人(王生贪色,胡国华贪财)经受不住诱惑,被女鬼挖去心肝,最后被道士搭救的故事。
坦白的讲,小时候我看完那本六十四开的小人书后,即使白天,一个人也不敢待在屋子里面,晚上更是不敢乱跑了。那时候农村经常停电,村里那种拐弯抹角的地方又多,看到黑影重重就联想到有没有一个张牙舞爪的厉鬼正躲在那里,头皮发麻啊!
这种感觉直到初中读了寄宿学校才逐渐消失,而白纸人又勾起了我的这种感觉。那时还在当兵,连续好几个晚上不敢独自去厕所……
第二个是牛心山里的辽国老太后。
读到这一段,我就想起小时候每个孩子的外婆给小孩子们讲得那些故事。
大多数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外婆都没念过几天书,但是她们肚子里的故事都很多,甚至多到可以出一本故书集。而这其中大多数就是鬼故事。
一般都是在夏日的傍黑儿,没电,这个外婆就给一个或一堆小孩子讲什么和蔼可亲的外婆其实就是大灰狼了,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爷爷其实是个黄鼠狼精了,他给你的糖块就是癞蛤蟆或者死老鼠变得了这些故事,这给幼小的心灵中带来的恐惧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鬼吹灯》中辽国老太后的故事就是这样,而且更甚的是,最后的情景像是群魔乱舞,一群人跳着跳着头都掉下来了,身子却还在扭动……
第三个是大凤凰寺中的那只青色巨手。
时间倒退到胡八一还在当战士的时候,他刚从雪崩中缓过神来,又急急忙忙和连长去大凤凰寺一探究竟。
在藏族传说中,这个大凤凰寺是乾隆年间为了镇压魔国的妖后建立的,因为来这个地方的人或牲畜经常莫名其妙的失踪,而建成后似乎效果也不佳,逐渐就荒废了。
最近又接二连三出现了这种现象,牧民向当地驻军报告了这一情况,事情紧迫,连长等不及上面的援军,就带着胡八一等七人去了。
在月色如洗、大雪纷飞的天气下、在荒草甸子包围的荒庙中、狼群、敌特、达普(那种可以瞬间引燃全身的邪恶精灵),还有那只不知什么时候就冒出来,能把人畜吸成干的,如车轱辘般的青色巨手碰撞在一起,惊心动魄中看得后脊梁发凉……
当然,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对于恐惧也应该如是。我觉得恐惧的,并不见得你也是,所以这些只代表我的个人体验。总体而言,我认为《鬼吹灯》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我读了三遍。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摸金校尉闯瓶山难度会如何
谢谢邀请!楼兰娱姐觉得首先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怒晴湘西》那个年代,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四大派系中的摸金派正处于青黄不接时刻,没有那么大的物力人力,去搞这么大的探幕行动。
其次,如果抛开这个原著的年代设定不计,让摸金校尉中的胡八一他们去探瓶山墓,则难度不大。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因为到那个时代,这几个派别不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更加完善,胡八一等人的能力也会提升很大一个层次,就在摸金派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2、《怒晴湘西》中的湘西尸王,战斗力和武力值并不强。这与鬼吹灯系列的《精绝古城》对比就可以看出。
精绝古城那可是曾经在沙漠之城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的女王所在的地方,仅仅是一个尸香魔芋就让胡八一他们差点丢掉小命。更不用说,那个神秘诡异、充满戾气的女王现身,会是怎样一番场景了。所以,对于胡八一他们来说,小小尸王不足为惧。
3、摸金校尉的特长是在分金定穴之上。所以胡八一他们进瓶山,至少不会像搬山和卸岭那样进了几次副本,耗费了差不多十八集时间,才接触到湘西尸王的紫金棺。这样至少不会耗费那么多人力和精力了。
不过,也有一点是胡八一他们的难点,比如对付那些小蜈蚣和六翅蜈蚣。这些东西虽然怕火,现代探幕武器和设备也比较先进,能让这些蜈蚣烧死一部分,然而,六翅蜈蚣还是很难对付。没有搬山派收服的怒晴鸡坐镇,恐怕是要费不少力气了。
至于尸王、白猿那些玩意儿,胡八一和王胖子他们来对付,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只要谨慎小心,没有武力值比较弱的陈玉楼,和猪队友罗帅组队,摸金三人组还是能胜任这个任务的。
欢迎关注楼兰娱姐,和小姐姐一起追剧、聊剧,以剧观人生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