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霍死亡全过程。
一、霍去病其人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时还年仅23岁;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的死,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这里并没有记载霍去病的死因,重点描述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很伤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史记》中没有记载。但是司马迁死后,《史记》在流传过程过程中散失了十篇。西汉后期史学家、经学家褚少孙进行了补充、修葺。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二、霍去病射杀李敢探究李敢是飞将军李广之第三子,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封关内侯。根据《史记》记载,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广随卫青出征,在漠北之战中,李广因迷失道路,延误战机,最后愤愧自杀。元狩五年(前118年),李敢认为卫青对其父李广之死负有责任,便打伤卫青。卫青虽然没有伸张此事,但他还是被外甥霍去病得知。在一次甘泉宫狩猎上,霍去病将李敢射杀了。由于霍去病是汉武帝最宠信的人,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
至于霍去病的死,与李敢的死应该没有关系。
韩信的死和霍去病的早逝有隐藏的极其隐蔽的历史关联吗
韩信的死和霍去病的死,两者之间的关联是很大的。
历史上的刘邦由于没有识破匈奴的示弱之计,所以被匈奴围在了白登山,后来采用陈平计谋说服匈奴皇后才得以逃脱。如果韩信没有被吕雉杀害,那么当时出击匈奴的就不是刘邦本人,而是大将军韩信了。而韩信如果遇到匈奴王冒顿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当时的匈奴在冒顿统治下达到了顶峰,控弦骑兵达到了40多万。而此时的汉朝经过楚汉之争后完成了统一,可以调用全国军队对抗匈奴。若韩信统领汉军,他会采用怎样的策略打败匈奴呢!
首先,对于匈奴的示弱之计,韩信肯定是能够看穿的,根本不会有白登山之围。
其次,对善于巧战的韩信不会与匈奴硬碰硬的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韩信很少干!
所以,韩信会参考前人对抗匈奴的战例再结合自己的谋略打败匈奴!在韩信之前,打败匈奴的还不少!赵国的李牧采用诱敌深入,一战消灭匈奴十万,秦国的蒙恬依靠强弓硬弩及犀利的战车,一役而驱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所以韩信去打匈奴,那更是轻而易举!韩信就是汉朝的万里长城。
历史不容假设,韩信会采用何战略打败匈奴,只有韩信自己知道!反正有韩信在,匈奴不会过的那么好,迟早会被灭。既然匈奴在韩信手上都被灭掉了,那还有霍去病什么事啊!
综上所述,本人觉得韩信不死,说不定后面的霍去病是谁都没人知道!
权倾天下的霍光一死,霍氏集团就失去了与皇权抗衡的能力,为什么
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酿造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先后自杀,汉武帝权衡再三,决定立幼子刘弗陵为帝,担心太后干政祸乱再起,便杀母留子,处死了钩弋夫人,命大臣霍光辅佐新帝,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等人协助霍光辅政。
几位大臣同朝为官多年,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又都有姻亲,这几个家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尽心辅佐新君,沿着汉武帝的治国经略,重视边防、与民休息、国泰民安。
汉昭帝登基后一年后,金日磾就去世了,不久后因为霍光阻止上官桀送孙女上官氏入宫当皇后,加上之前对于上官桀、桑弘羊两族子弟仕途多有阻拦,他们都与霍光翻脸了,成了政敌。
一直觊觎皇位的燕王刘旦(汉昭帝之兄),重金联络上官桀、桑弘羊,还有抚养汉昭帝的长公主鄂邑公主,几股势力暗中结合,筹谋除掉霍光,废掉汉昭帝,拥立燕王为新君。
霍光的政敌集团,先是煽动舆论,造谣称霍光蓄意谋反,不成想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眼识破,朝堂上公开表示自己对霍光的信任,称他是先帝留给自己的肱股之臣,此后更加倚重霍光。
狗急跳墙的上官一派,决定摆下鸿门宴诛杀霍光,然后逼宫,不料霍光先他们一步,将牵涉其中的大臣全部抓获,以谋反罪灭族,燕王刘旦与鄂邑公主自杀谢罪!
汉昭帝的绝对信任,政敌集团的连根拔起,自此霍大将军在朝野之中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一不二的人物。
汉昭帝21岁就病逝了,没留下子嗣,霍光选了汉武帝之孙、已故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过继给汉昭帝,继承皇位,刘贺耽于享乐、昏庸无道,有言官劝谏,他不但不听,还责罚囚禁言官,霍光担心昏君误国,便将在位仅21天的刘贺废黜,让他回老家继承他老爹的全部家当。
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宗室子弟却无堪当大任者,霍光等大臣将戾太子刘据流落于民间的孙子刘病已扶上了皇位,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继位之时,霍光权倾天下,子侄甥婿遍布朝堂,霍家势力盘根错节,刘贺好歹是昌邑王,有旧臣有封地,霍光说废就给废了,别说自己一个毫无根基的民间小子,不想重蹈刘贺覆辙的话就只能隐忍,于是刘病已对霍光言听计从,表示自己如汉昭帝一般信任霍光。后来霍家人毒害了刘病已在民间的发妻,将霍光的孙女塞给刘病已做皇后,刘病已对发妻之死悲愤万分,对间接害死妻子的霍皇后时分厌恶,可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接纳了霍皇后。
可汉宣帝也并非一点不作为,登基不到两年时,他就着手为汉武帝立庙乐,表达对曾祖父的孝心,也标榜自己是正统嫡孙,在朝堂立威,让群臣不敢轻视他这位草根皇帝。
汉宣帝卧薪尝胆六年,终于熬死了霍光,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霍家子弟依然在朝廷各个部门占据着要位,掌握着大汉的命脉。于是汉宣帝以皇帝之礼安葬了霍光,加封其侄孙霍山为乐平侯,以厚礼稳住了霍氏集团,然后亲理朝政,重用亲信魏相、岳父许广汉等人,逐渐收权。
同时着手削减霍家势力,将霍光之子明升暗降,夺其兵权,解除了霍光女婿的禁卫军权,将两个侄女婿调离中郎将与骑都尉的岗位,由自己亲信接手,将大汉兵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霍氏集团对汉宣帝收权十分惶恐,担心覆灭在即,便铤而走险发起了叛乱,汉宣帝早有防备,很快就镇压了叛乱,将参与叛乱之人都判处极刑,霍氏集团的势力被全面清算,连霍皇后也被废黜。
霍光一生精忠报国,汉宣帝心知肚明,所以清算霍家叛乱并未牵连故去的霍光,保住了他一世英名。
综上,霍氏集团之所以会快速覆灭就是自己不强,没有联盟,对手还优秀;霍家子嗣不多,没有太出众的子侄,三个女儿的姻亲一个早逝(金日磾),一个被霍光灭族(上官家),次女强行许配给汉宣帝,反倒招致汉宣帝的仇恨。
而汉宣帝继承了刘家优秀的帝王基因,在外漂泊多年,心智也得到了历练,懂得隐忍,蓄势而发,这样一位皇帝是不会甘心一辈子做傀儡的,霍氏集团的覆灭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