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如潮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通过太子李弘之口告诉观众,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因被母亲牵连而幽禁,年龄很大都没有嫁人李弘怎么死的。后来李弘说情,武则天不情愿地同意安排两个公主嫁人,但最后她们被安排嫁给两个文盲侍卫。
历史的真相真是如此么?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宣城公主因母亲后宫斗争中失败而遭到幽禁,年逾三十不能嫁人。太子李弘仁慈,同情姐姐们的遭遇奏请让两个姐姐嫁人。这番举动激怒了武则天,她将公主许配给两个侍卫。
然而《新唐书》的记载就更加夸张了,说两位公主是年近四十不曾嫁人。当时一般的贵族女子结婚都在十五岁左右,因此无论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都显得触目惊心。可是这个年龄实在太离谱了。
因为根据唐高宗的年龄推算,公主若是三四十岁,她们几乎不比父亲小多少了。所以两位公主见到李弘的时候年龄应该在二十三到二十七左右。
除了公主的年龄外,两位驸马的出身也没有那么卑微。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这两位驸马是随便指派的,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两位驸马并不是普通的卫士,而是翊卫,翊卫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侍卫,他的祖上是需要有出身的,至少是父亲或爷爷当了大官,孩子才能有当翊卫的资格。其中义阳公主的驸马权毅的祖父是唐太宗秦王府嫡系,封卢国公。宣城公主驸马王勖的祖父也官至监门将军,封平舒公。论出身,虽然比照其他驸马有些距离,但是匹配两位公主还并不显得太过离谱。
这样看来,在两位公主的婚姻问题上,武则天的处理虽然确实存在问题,但是也不像史书中描述得那么夸张。事实上,作为一个有头脑的政治家,武则天做事不可能那么不计后果。毕竟两位公主是唐高宗的亲生女儿,她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做得太绝。刻意虐待无权无势的公主并不能给武则天带来利益,反而会给后世传以话柄。
因此,在李弘提出让姐姐出嫁的上奏之后,武则天立刻行动起来,马上给公主选定了驸马,而且婚后两位驸马都升了官。他们一个是袁州刺史,一个是颍州刺史,刺史怎么也是四品官。整个事情办得雷厉风行,尚可做到掩人耳目。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作者
参考书目:《蒙曼说唐·武则天》蒙曼/著
PS.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武则天之子李弘为何死后埋于偃师
风如我诗,我来回答。
偃师缑氏镇,那儿就是缑山。虽被称为缑山,其实是道土岭。
这个缑山(也称景山)西面是浏河,前面是陈河(唐僧故居),后面是伊河。这样的地方也算是风水宝地。
景山向南几十里,便是中岳嵩山。那可是武则天后来封禅的山。
缑氏镇曾有县置的历史,它的南面,是春秋刘国的治所。这个刘国,虽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它开国初期,还是个很有影响力的诸侯国。
如果是在纯农业时期,缑氏无疑是个富庶之地,地面广阔,平展,易于耕作。自然也会收获颇丰。
这一切,显然也影响了武则天为她暴薨的太子选取陵墓地址的意识。
当地人称此太子冢为大冢。其形式非常恢宏。据说,大冢的堆土都来自伊河滩的沙土。
当时的役工人挨人一直排到伊河滩,用双手组成一条传送带,一点点把河滩的沙土运到陵墓。
所以,以前从没人去这太子冢盗墓。害怕被沙土埋进墓里。
而且,关于大冢,还有许多传说。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对大冢敬而远之。
比如,我小时就听过关于大冢的传说:在大冢附近是不敢在地里过夜的;有可能睡了过去,就再也醒不来了。
还有个故事,说是有个做小生意的人,做点吃食早早去赶集,可到了集上,发觉做的吃食总要少点。心里就疑惑是不是过大冢时被什么吃了。
心说,我正正当当做生意,还能不让我过路?又一天早上,一边担着担子走路,一边两眼警惕地两旁注视。到了大冢那儿,果然发现一只手去他担子里拿东西,他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那手。
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就说他:你也这么大岁数了,怎能干这事?
老头尴尬地笑笑说:我是看陵的,好长时间都没吃过东西了,实在是忍不住,唉,既是给你逮住,也没啥好说的,你说吧,要我怎样包陪你。
这人一时贪心,就说:这陵墓里,金银财宝只怕成堆成垛的,你拿点给我也不为过。
老头说:随有多少,那不是咱能拿的……再说了,你要多少,总得说个数。
这人就豁上说:那你给我一担吧。
老头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了时间说了地点。
第二天晚上,这人按时来到约定的地点,只见一担银子已摆在那里。他高兴地去担上,以为这次自己发财了。不料,那担子呼一下就起来了。轻得没四两。一摸,才知道那银子虽是银锭的样式,却是薄如蝉羽,一担也就能买他丢的那些东西。
可是后来的盗墓贼就不怕这些了。把大冢的一个陪葬墓盗了。结果是后来被抓住,挨了枪子。
现在的大冢,自然被保护了起来。有时间了,这儿的人也会去转转,毕竟那儿也算个游览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