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缝纫机乐队票房。
本来缝纫机我都说了好多了,但既然邀请这么多,我还是简单回答一下吧缝纫机乐队票房。
首先缝纫机乐队票房,《缝纫机》具体的电影质量呢,其实也不是太差。放在所有国产片里面,已经算能看的那种了。但也不怎么好。这定位就比较尴尬的。
鸡肋缝纫机乐队票房,就是我对《缝纫机》的基本评价。也是它现在票房这么惨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一,它鸡肋在电影质量缝纫机乐队票房。说它又好笑又很燃,我看是过誉了。好笑的地方真不多,要说燃吧,我听说搞过乐队的都觉得挺燃,问题是中国观众搞乐队玩摇滚的有几个?摇滚歌手,特别是学校里面搞摇滚的,大家想想,父母有女儿的,有几个能同意和搞摇滚、乐队的人谈恋爱的?这根本就没有多少观众喜欢的题材啊。
好笑又不太好笑,摇滚梦想什么的又离普通观众有点远,这真的挺尴尬。
第二,它碰上了《羞羞的铁拳》,这就更尴尬了。更显得《缝纫机》鸡肋了。同样是喜剧片,在同一个档期上,难免被拿来比较。观众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是先选哪个?看完喜剧片,动作片那里还有俩强劲对手呢。
竞争对手是太强大了。
竞争对手的强大,不仅在于质量强大。票补方面也更强大。在国庆档之前,预售大家就可以看出,《羞羞的铁拳》预售是5000万,《英伦对决》也差不多有4000万,这都是9.9、19的票价,要砸多少票补?《缝纫机》才多少预售,不到千万。票补力度也跟人家没法比。
《缝纫机》为什么选提前一天上映?就是因为它心里发虚,所以把票补都砸在9.29,期望第一天能引起观众注意,在后面的排片能够高一点。
但是如意算盘没有得逞啊。第一天上座率太低,直接导致9.30号排片降到6%。这以后就彻底没有翻身希望了。
所以,这些因素综合下来。导致的结果是:质量不如人家,宣发票补也不如人家,院线排片就不会给你多高场次,而且都是非黄金场。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就这样了。
两部片子,都称得上优秀,这是国产电影的进步,更是大众审美提高而催生出来的市场。比起《铁拳》的嬉笑怒骂,《缝纫机》离我们似乎更近一些,我们中的很多人,何尝不像缝纫机乐队一样,经历过失败、彷徨、迷茫,却还是怀揣着各自的梦想,砥砺前行。触动内心,和扬起嘴角,一样值得尊敬。标签这个东西,一旦贴得牢了,便不容易去了,就像《脱口秀大会》里说的一样,一提到柳岩,想到的就是丰满。而一提到大鹏,我们想到的就是屌丝男士和煎饼侠,去标签化的道路依然漫长,《缝纫机乐队》虽然票房输了,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码我们看到了大鹏的满满诚意。
感谢邀请,我认为《缝纫机乐队》是部不错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的票房却不高,究其原因的话,还是因为前作《煎饼侠》评价太差,所以导致这部影片也受到一些波及,下面我就说说这部影片的可取之处。
第一点,故事情节中规中矩,虽说不上吸引人,但也合乎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因为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一群音乐爱好者为了守护集安音乐的象征建筑—大吉他,从而走到一起,努力保护大吉他的故事。我们但从故事的设定上看,这次的故事就很正常,虽说不上引人入胜,但也算前后分明,有因有过,而且故事的设定也取材于现实,贴近于生活,不像《煎饼侠》一样,不伦不类,稍显幼稚。再有就是,影片中还有乐队成员由于人心不齐导致大吉他被拆掉的场景,也就是故事不是一番风顺的,也有曲折的过程,因此这部片子看起来不会无聊。所以,从选材上说,这部影片还是有一定的观影价值;
第二点,制作用心,演技在线。这部《缝纫机乐队》相较于大鹏的前作《煎饼侠》而言,不光在故事设定上有了提升,而且在道具的布置、制作、以及演员的选择、演技的把握、后期的处理等等方面都更好。至少所有的东西都是真的,不像《煎饼侠》还用巧克力手雷,再者说这部影片中每个人物的设定的很好,每个乐队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追求,而且每个人的演技都在线,也不存在尬演的情况,台词设计精巧,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部音乐题材电影,配乐很精彩,让人看着热血沸腾;
第三点,略带搞笑,充分利用了演员优势。因为这部《缝纫机乐队》的演员中包括大鹏、乔杉、岳云鹏、于谦等人,所以演员中包含了很多的擅长演喜剧的明星,虽然《煎饼侠》就是因为过多的搞笑片段拼到了一起,导致前后无法贯彻,影响观影。但其实适度的加入一些搞笑的因素到电影里面,不光可以缓解影片紧张的气氛,还能愉悦观众,而《缝纫机乐队》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合理利用了演员原本的娱乐优势,为该片加分了不少;
最后一点,有亮点,看了一遍后还想看。这部《缝纫机乐队》还是有一大亮点的,它的配音、配乐很好,包括几人初次合奏的那一段、乔杉在拆掉的大吉他前演唱朔料袋的那一段以及最后很多人演唱光辉岁月的那一段,这里的每一段音乐的选材都很棒,让人看的热血沸腾,仿佛置身其中,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像真的一样,看不出有假唱或演戏的成分。其实,如果大鹏先上映的是《缝纫机乐队》而不是《煎饼侠》就好了。
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观看,喜欢的请多多点评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