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是生意人李菁离开德云社,郭德纲老婆生意人,而生意人只重利益,所谓的情感只是在存在利益的时候,用来替代本来应该支付出去的利益而已。如果对方恰恰也看重利益的话,那么这种所谓的情感输出就没有意义。
比如刘强东说所有京东人都是他的兄弟,但如果他不给兄弟开工资,天天灌鸡汤画大饼,那帮兄弟肯定早就舍他而去了。
马爸爸说996是福报,是衡量奋斗者的标准,如果他光是让员工996,不给加班工资也不给相应的回报,那么阿里巴巴永远也只是一个在办公室畅想未来的小团队。
说了归齐还是那两条铁律: 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而且永远永远,第一条都是最重要的。
德云社最开始创业,郭德纲跟李菁都没钱,张文顺是大头出资人,那时候大家都是有上顿没下顿,或者就是纯粹兴趣使然一起奋斗,徐德亮何云伟都是北京人,挣不到钱但能够在德云社得到自己的快乐,那么他们自然也毫无怨言。
最重要的前提,郭德纲虽然是主要演员,但他也没挣多少钱,所以大家虽然不是绝对平等,但至少没有那么大差距,心理即便有些不平,但也基本上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时候郭德纲把李菁挂在嘴边,一口一个“兄弟”,张嘴闭嘴“创始人”,李菁自然也听着舒服,虽然是没兑现的支票,但好歹也能证明自己地位和其他人不一样。万一将来突然爆发了,这些称谓好歹也能换成现实利益吧,不说多少至少也比现在强。
但现实并不是李菁想象的那样,德云社0506年迎来大爆发,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加上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福利,资本也排着队等德云社接纳。
这时候郭德纲丢掉了团队领袖的标签,成为德云社的唯一神,他背后的王惠家族,以及那些以他为核心的管理层开始彻底掌控德云社。
李菁仍然是他口中的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是郭麒麟的干爹,这个身份很少有人知道,因为郭麒麟管李菁叫干爹的时候,基本上德云社已经开始一波接一波走人了。
但这些虚衔换不来任何可期许的利益,李菁从潘云侠还没走的时候,出场费就是300一场,在所有演员中仅次于郭德纲。而到了五年以后,李菁还是三百一场。而作为郭德纲贵人的于谦,刚加入就是5000一场,商演还能跟郭德纲对半分。至于钟朝晖王海这些高管,那就更把李菁扔到几十里地外边去了。
李菁后来接受北京台采访的时候,说后台气氛变了,成了一个以郭德纲为核心的小圈子,他跟大伙儿想要见到郭德纲都难于登天。这其实是在说郭德纲跟自己距离越来越远,这里既包括情感心理上的,也包括利益分配上的。
再加上德云社前后签了两次合同,2008年一次,但因为这份合同约束力不强,无法限制演员在外接私活,于是2010年,德云社出台了史上最严苛合同,基本上封死了所有员工在外挣钱的渠道。
一切演出、上电视节目、接受采访,均由德云社演出部或相关领导把关,任何人私接外活将受到停演处罚。同时明确了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工作纪律及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并规定,任何人 “违约要赔偿100万、5年不得从事与相声相关的工作”。
而根据李菁干妈连丽如的说法,李菁在很早就有退出德云社的想法,只不过李菁做事情比较谨慎,所以打算再观察一下。
这种所谓的“观察”,说白了就是利益上的考量,如果郭德纲能够在待遇上提升到一个让李菁满意的程度,那么李菁就可以继续跟德云社合作。
可惜的是,郭德纲家族能够采取的应对,就是加强对演员的束缚,利益方面并没有一分一毫的让渡,后来何云伟李菁退出了,作为唯一台柱子的曹云金,得到的也仅仅是一百元出场费涨幅。
说白了,德云社当时的利益格局已经分配完成,能够进入核心利益层的,早就进去并蹲好坑位了,进不去的再怎么努力也进不去。李菁继续留着,也只能拿着一张“创始人”的空头支票,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
所以李菁最后的离开,是深思熟虑并且必然的结果,而且李菁2018年接受采访时仍然坚持,自己并没有因此跟郭德纲决裂过,自己不签合同并且自立门户,那是正常的职业选择。但对于郭德纲来说,压根就不存在好聚好散一说,即使两人商量好了,但在某个需要的时刻,郭老师就会跳出来对你开枪。
而且德云社走到今天这个程度,跟李菁当初离开时的设想也一样,所以他也没什么后悔一说,更不可能眼馋德云社的流量而回归。李菁现在是北京曲艺团的副团长,还有一个运营成熟的星夜相声会馆,他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自己并不认可的流量回馈,毕竟那玩意儿跟自己喜爱的相声并没有关系。
相声才是李菁的故乡,德云社并不是,郭德纲也不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