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甘肃发现白化野骆驼!
对于题主的问题,本来只想用一句话回答:那是因为有些人对甘肃的无知!
但是考虑到题主说到“很多人”,这也许是个事实,那么我就有必要做一个关于甘肃的知识普及,以正视听。
其一,甘肃生态环境非常丰富。甘肃东西纵横1600公里,南北跨越500多公里,是全国各省市面积的第七位,气候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有大山,大草原,大戈壁,大沙漠,大平原,也有湿地,冰川,绿洲,温泉,丹霞地貌,黄土高原,可以说除了大海之外,甘肃的各种地形地貌都有。至于沙漠和戈壁,只存在于河西走廊向西和向北,而且人迹罕至。
其二,甘肃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伏羲氏就是甘肃天水人,伏羲演八卦也在甘肃天水。从东向西,甘肃的武威凉州,西汉时期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是当今中国旅游标志,凉州在唐朝时与长安和扬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城市,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再向西,敦煌莫高窟,更是一个世界仰望的文化殿堂。试想一下,如此璀璨的文化,如何孕育于沙漠和隔壁?
其三,甘肃人并不生活在沙漠和戈壁。甘肃分河东和河西,河东和戈壁沙漠是不靠边的,河西虽然靠近沙漠和戈壁,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生活在戈壁沙漠。唯一在戈壁的城市是嘉峪关,但它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城市,文明水平可想而知。唯一在沙漠城市是武威民勤,但那里是亚洲最大的沙漠绿洲,是防风治沙的前沿阵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当地人民的艰苦奋斗下,这里的人民也在安居乐业,逐步走向小康。至于骆驼,作为甘肃人我是有幸见过的,但也只是在作为旅游景点的武威沙漠公园。事实上,沙漠的绿洲,戈壁的胡杨林,也是甘肃人向往的旅游景点,并非人人见过。
其四,甘肃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贫穷和落后。省会兰州在建国初期就成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河西走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甘肃有兰州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有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更有敦煌莫高窟和全国旅游标志出土地。甘肃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发展繁荣,人经济持续发展。虽然由于气候干旱,地理位置不佳,以及其他因素存在,甘肃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是人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打工务农,积极创业,生活水平在大幅度提高。事实上甘肃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其它地区落后多少。我本人的家乡是甘肃武威凉州的一个偏远山区,但今年春节我看到,很多人家盖了砖房,买了小车,穿着时尚,餐桌丰富,面貌日新。至于甘肃的城市,争先恐后,发展经济,争创文明,发展很快。比如甘肃武威,借一带一路东风大力发展,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十以上,今年被提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必将成为新丝绸之路上一颗更为璀璨的明珠。
总之一句话,甘肃是一个山川秀美,文化繁盛,人民勤劳,充满活力的省域。
甘肃人民热情好客,欢迎您到甘肃旅游做客!
甘肃很多种子公司的种子当粮食处理了,这说明了什么
作为一个种业人很不愿意看到此场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甘肃省以张掖市、酒泉市、金昌市等作为国内玉米种子的主产区之一,每年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大量各种品牌的玉米种子都是在这生产的,前几年玉米行情好的时候,也是种业兴隆的那几年,甚至制种基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面。
但是逐渐的从2015年之后,甘肃省各个代繁公司的生产面积在逐年下降,笔者在年前与一个多年好友,甘肃省某代繁公司某领导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会面,做了一个短暂的交流中了解到,曾经前几年种子行情好的时候,他在金昌与张掖两个代繁公司每年接订单的制种面积都在3.5-4万亩左右,以每亩地产800斤种子计算,每年生产杂交玉米种子在12000吨左右。
有时候有可能当年有积压,如果不是品种缺陷或者其他新区基本上不会出现积压情况,更不会积压到转商当粮食来处理,另外笔者还了解到,今年此代繁公司接单生产面积仅有8000亩左右,仅有高峰期的1/5,并且单一品种生产量也不大。并且还了解到,这两年东北某销售比较火爆的品种,从前两年生产最高峰时候的5万亩下降到今年的1万亩,同比下降了4/5,是什么原因导致辛辛苦苦通过多少个流程生产出来的种子白菜价当粮质来处理了呢?又是什么原因种子生产面积萎缩的那么严重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私繁、乱制严重
看到市场上哪个品种火爆,还没有接到订单时,就盲目跟风制种,根本不懂市场,生产出来再说,前几年形式好,并且有那些胆大、心细、点子多的“倒爷”们从中镔缝儿,也能处理掉,万一堵上哪年形式好又大赚一比,所以,明知道有积压转商当粮食卖的风险,但是放个一年两年芽率没啥问题也能处理掉。
第二:品种井喷式爆发
这两年审定政策放开以后,品种审定流程门槛以及周期没有那么长了,所谓的品种审定快了,并且前几年种业形式好,大量资金涌入到种业来,导致产能过剩,打个比方说国内假如是100万亩玉米面积,原来品种没爆发时候,市场品种没饱和时候为20个品种分担这100万亩土地,一个品种平均可以分担为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一个品种制种面积大约在6万亩,所以即使有积压,但是很快的就会消化掉,(其他因素除外)。
但是到了现在,市场上得有200个品种存在,但是国内依旧是这100万亩的土地,平均下来,一个品种只能共享到5000亩玉米种植面积,虽说已经意识到品种的井喷,单一品种制种面积在减小,但是完全没有达到正常比例中项的制种面积,导致积压越来越严重,不光是甘肃省一些代繁生产公司种子积压,大型种业上市公司也积压,小公司也积压,甚至经销商、代理商也积压,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运转力,想必未来几年种业都是在鬼哭狼嚎的清库存状态!
第三:市场政策的调整
2016年9月临储政策的影响,玉米价格断崖式下跌,哭都找不到调儿了,以及黑龙江省对镰刀湾地区种植区域政策调整,还有鼓励什么粮改饲、经济作物种植、种植大豆等等,导致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你说说能不影响玉米种子市场销售情况么!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就不再重复了,甘肃很多种业代繁公司的种子当粮食处理这只是个开头,未来几年种业市场清库存依旧会继续,毕竟玉米种子不能像金子一样,放不坏、留不烂的,它是有生命周期的,在笔者看来,3年内种业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好转,淘汰低产能、抗风险能力低、品种表现差是种业周期性调节的关键因素,正所谓就像三国演义里开头讲的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