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西湖湖畔,有一座雷峰塔,雷峰塔下,压镇着一位蛇仙,蛇仙名叫白素贞,她已经在塔下待了一千年了白素贞的身世之谜。
想当年,白素贞与许仙结为伉俪,夫妻恩爱,并诞生一子,男耕女织,过着平凡幸福的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祸起于萧墙,有一个坏蛋和尚,名叫法海,法海认为白素贞是蛇妖,拆散人家夫妻,欲置白素贞于死地,结果白素贞被压在雷峰塔下了。
白素贞在雷峰塔下,苦修武艺,寻思有朝一日能出去,要找法海报仇。时光过千年,白素贞劫难期满,雷峰塔倒了,蛇仙横空出世。
千载等待久,沧海易桑田。话说白素贞,出难重获自由,她尘缘之心未结,杭州城故地重游,欲找许仙,不见踪影,想见儿子,人世难觅,寻仇于老法海,听人说已经圆寂了。
白素贞心情惆怅,落寞失意,她漫无目的,游历大江山川。
一日,白蛇来到一座大山里,行走在山间道上,忽见前面三人一马,直向这边走来,原来这是唐僧师徒到了。
话说唐僧师徒,去往西天取经,从大山里路过,正遇见一位白衣女子,不用说,白衣女子就是白素贞了。迎面行路,相距越来越近,白蛇突然一惊,眼看那马上坐的和尚,这不就是那大仇人吗?
原来,唐僧着僧衣僧帽,身挂袈裟,手里还提了一根锡杖。白蛇一见,误把唐僧当成法海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当下白蛇更不答话,擎出双剑,就要上前去杀人。
白蛇要去杀唐僧,唐僧有仨徒弟当保镖,哪有那么容易?当时孙悟空先不干了,耳朵里取出金轱辘棒,挡住白蛇,二人就恶斗了起来。
白蛇前后修练了二千年,武功非凡,但面前的对手,是天下第一神猴,曾经大闹天宫,是有真本领的。且说白蛇与孙悟空,缠斗许久,大战了一百余回合,白蛇渐渐处于下风。
正在这危急时刻,突然,取经人的后面乱了。原来,白蛇与孙悟空打斗,猪八戒和沙僧站前面看热闹,唐僧也只顾往前方看,大家忽视了后方。这时有一个青衣女子,从后面跳上马背,拿住了唐僧的命门,大呼让孙悟空住手。
青衣女子出现,这是青蛇到了,原来青蛇只从与白蛇失散后,流落到此山,一直在山上的洞中修炼。这日青蛇听得山下,有打斗的声音,便下来察看,正看到白蛇与孙悟空打架,白蛇将要落败,青蛇便也顾不得,与姐姐相认了,立马拿住唐僧,要求双方罢战。
孙悟空唯恐师父有失,跳出圈外,白蛇气喘嘘嘘,也收住宝剑。众人神经过交流沟通,方知这是一场误会,白蛇向唐僧道谦,长老也表示原谅。
无巧不成书,不打不成交。经此一事,白、青蛇姐妹重逢,喜事一桩。接下来更有一事,出人意外,原来青蛇和白蛇,与唐长老解释对话,二人又续说姐妹离别之情,旁边的白龙马,竟激动起来。
这是为何呢?原来,这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小白龙有个姐姐,早年跟家里失散了,今日小白龙看白素贞,象姐姐,听白素贞说话,象姐姐。于是,小白龙与白素贞对话,回忆往事,终于事情弄明白,他们真是亲姐弟。
白素贞一直心情不好,不意今日与青蛇相聚,又认了兄弟小白龙,真是双喜降临呢。
小白龙随唐僧西天取经,有公务在身,临分别,白龙嘱咐姐姐白素贞,让她和青蛇,不要在外面漂泊,可先回西海家里,免龙父龙母挂念,暂且安身等待,等待自己取经归来,全家团圆庆祝。白蛇青蛇,居无所止,听了兄弟白龙所嘱咐,遂从其言。
依依不舍惜别,取经的上路走了,白蛇青蛇目送看不见,二女径向西海方向去了……
后来还有故事,由于篇幅所限,我不能详尽陈述,留待后示。后来故事,大意有:小白龙有成就后,他与青蛇,互生爱慕之意,他们谈恋爱,情节很曲折。许仙和白蛇的儿子,轮回转世,缘分难割,白蛇一家喜团圆。法海妄传法旨,行不善之事,白蛇与法海,发生海陆空大战,惊动天神地仙,大战很热闹,最后白蛇一方胜利,法海一方失败,老法海终于得到了恶报……
我叫通通,关注我,可见更多精彩,不关注我,我也没有办法。谢谢!
(辛丑年八月末.俞远通.画字于洛阳.盖章.)
如何评价国漫电影《白蛇:缘起》中许宣这个人设
首先,许宣的人设借鉴的是金庸小说里的令狐冲,但其实也有仙剑中李逍遥的影子。
评价的话,好话都被说得差不多了,我来说点坏的。
许宣似乎是完美的。可这世间的人事物总会有两面性。
你感觉一个人很完美,只不过是你没有看到他不完美的那一面。
那么在故事中近乎完美的许宣可能会有什么缺点呢?
许宣的缺点在故事中没有具体的表现,因此下面只是分析。
许宣勇敢,而勇敢的人如果没有把握好度,或时机不对,就会变成莽撞。
许宣善良,而善良的人如果没有把握好度,或遇人不淑,就变成东郭先生了。(帮助狼结果被狼咬死)
许宣逍遥自在,而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可能叫做“不安分”。
许宣用情至真,可是如果碰上坏缘分也可能叫做“愚痴”。
许宣活泼热情,而这在某些时候会变成“过于张扬”。
总之呢,是剧中的安排恰到好处得将许宣的优点放大了。
写这些东西主要是想表达一个观点:
虽然我们都需要精神向往,但现实中是没有完美的人的,我们还是不要对别人太过苛责的好,
与其立刻下结论上标签,不如保持辨证的态度、迂回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的人事物。
或许你会豁然开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