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详情】11月19日晚,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山路,一则“女孩当街遭欺凌”的视频在网络聊天群中热传广西百香果女孩案件详情。短短68秒内的视频显示,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女孩先后遭4名同龄人辱骂并掌掴、拳击脸部等处近30次;倒地之后,她还被用力踢打背部超10次,现场传来的皮肉撞击声非常响亮。几名当事人均为当地某校在读学生。目前当地公安和教育等部门介入调查和处置。
这样的视频让人震惊,使人气愤,促人沉思。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呢? 柳乡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家校合作通力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学校老师除了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大力宣传校园反欺凌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并站在公正的立场和角度及时化解,妥善解决。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就与学校和教师的不作为有关,被欺凌的学生向教师反映情况,一些教师总以工作忙而敷衍搪塞,不管不问。久而久之,霸者愈霸,弱者愈弱;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要言传身教,教导孩子与人为善,胸怀宽广,宽厚待人,千万不要娇惯和纵容的错误和过失。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要当机立断,严肃教育,并及时与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通力教育,使其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否则,养成了一旦养成了霸凌的恶习,经常欺凌别的同学,总有一天会闯出大祸,伤及无辜,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到时候害人害己,追悔莫及。
学会保护依法维权有专家作过一份调查:“孩子无缘无故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一顿,回家告诉你,你会怎么做?”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要“直接打回去”。可见,在处理校园欺凌这一问题时,“打回去”成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屡试不爽的法宝和绝招。于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在校园司空见惯,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关于暴力事件,一条宣传标语写的好:“打输了住院,打赢了坐牢!”柳乡人建议,作为受害方的未成年人或家长,一是要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一旦受到欺凌,一定要及时就近向老师或家长报告,不给霸凌者第二次机会,以便使问题或矛盾得到最快解决;二是一旦欺凌所造成的伤害严重,损失很大,要与对方家长沟通,要求对方诚恳道歉,并赔偿和医治,让霸凌者及其家长付出必要的代价;第三,如果矛盾不可调和,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如可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
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现在的孩子大都早熟,很多喜欢钻法律,制度的空子,以为自己的欺凌行为学校和受害人拿自己没办法,因此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欺凌同学,甚至发生致伤致残致死等恶性欺凌事件。因此柳乡人强烈建议国家修改《未成年保护法》及《刑法》,适当调整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虽然我国法律对未成年涉嫌刑事犯罪或行政违法时,一贯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作为处罚的原则,但是,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实施了违法或者犯罪行为,均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未成年犯罪分子就是伤害其他未成年人。不依法处理就是纵容。可喜的是,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10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草案规定,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希望能够获得通过。
结语:校园欺凌害人害己,重拳出击势在必行。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教育孩子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多一份责任与担当,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和措施,彻底根除,让学校风清气正,使学生言行文明,从而促进未成年身心健康成长。对于未成年人欺凌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治理和根除呢?柳乡人欢迎大家留评讨论。
岳父杀死女婿一家三口,二审被改判死缓,你怎么看
对于这个案件,我的意见是不支持废除死刑的,您会支持吗?其实,废除死刑是无法面对一个困境,即有的罪犯无法拯救。除了死刑立即执行,就没有其他办法来解决受害人和群众对于法律的期许。比如百香果女孩被害案,朱某杀妻后冰柜藏尸。
这件事就反映了一大矛盾,对于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尺度存在分歧。审判部门认为的可缓,有时候是被害人家属心理上无法逾越的坎。根本上来说,少杀,慎杀乃至于不杀的思考与我国传统朴素的杀人偿命,天不藏奸等观念还是存在冲突,这个矛盾是不好和解的。
具体到本案,案情说简单也简单,岳父持刀行凶。但案件比较奇葩的地方在于,女婿和女儿还没有离婚,女儿还是女婿的受害人家属,还涉及到未成年子女,这就。。。涉及到家长里短,而非治安犯罪,也是谨慎改判的原因。
二审判决书写道,在该案的客观危害后果方面,上诉人张志军因子女家庭婚姻纠纷而持刀致三名被害人死亡,犯罪情节、后果均特别严重;在被告的主观恶性方面,该案系发生在特定亲属之间,基于被害人不期而至抢夺孙女,张志军劝阻无效情况下为维护自身及亲人的利益而实施的激情犯罪,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致其犯罪行为的可谴责程度降低,应当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激情犯罪,被害人过错,子女家庭婚姻纠纷,被害人亲属谅解。但这些因素,已无法恢复被害人的生命,也无法弥和家庭的矛盾。这些减分项是否可以经得起考验,估计还需要等待下一场的核查。
之前的百香果女孩被害案,也正是被群众反应后改判了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具体如何,还需要等待。
但不论如何,重大刑事案件,更加强调一个法官的水平,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毕竟一个案件,判决结果,做到情理法的一致,做到社会效果,法治效果的统一,很不容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