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时每杀死一名士兵,平均需要2.5万发子弹,到了越战时就更夸张了,据美国战后的统计,每杀死一名士兵平均需要20万发子弹,而对于狙击手而言,平均击杀一人,只需要1.3发子弹狙击手张桃芳。
那么,世界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狙击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二:
1.“狙击女王”柳德米拉(前苏联)
柳德米拉年轻时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谁又能想到,正是这样一名年轻漂亮的姑娘,在战场上竟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柳德米拉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不仅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狙击神话,也是在射杀人数超过300人的25名狙击手中唯一一名女性。
2.瓦西里·扎伊采夫(前苏联)
瓦西里·扎伊采夫是电影《兵临城下》中主人公瓦西里的原型,如果单论战绩,他可能不那么显赫,在整个二战中他一共击杀了400余名德军。
而他之所以在后世军事史学家中享誉最高,一方面是他为狙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还因为他战胜了当时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学校校长,有着“德军狙击之王”的宁斯。
3.“白色死神”西蒙·海耶(芬兰)
西蒙·海耶号称世界狙击之王,一生中共击杀705人,因身着白色伪装服,加之在白色的雪地里行动自如,苏军士兵惊恐地称他为“白色死神”。
1939年至1940年,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当中,他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击杀542名苏军。
据说西蒙·海耶还是一个不用瞄准镜的神人。
而除了他的击杀人数最多,西蒙·海耶最让人吃惊的是他的脸:1940年3月6日,西蒙·海耶在与苏军的战斗中被苏军的一名狙击手用达姆弹击中,可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脸部有些畸形,下图即位西蒙·海耶。
4.“冷枪王”张桃芳(中国)
抗美援朝中,张桃芳凭借一杠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击杀或击伤敌人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而张桃芳使用的是一杠什么样的步枪?
老式苏制步骑枪,在世界上的通用名叫M1944式莫辛-纳甘步骑枪,瞄准工具为弧形标尺,有效射程1000米。
这是一支连狙击手必备的瞄准镜都没有的步枪,而且,这杠枪还不属于张桃芳一人,而是阵前班四个狙击手共同拥有的唯一一杠狙击枪,而且这款枪枪膛短,后坐力大。
可想而知,在如此恶劣的射击环境下,张桃芳能取得如此战果,是多么的了不起!
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等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也授予他“一等国旗勋章”。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出名的狙击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战争中被狙击手瞄准时,靠“蛇皮走位”能躲避子弹吗
蛇皮走位的说法最早出自游戏圈的常用术语,也是例如DOTA、DOTA2、英雄联盟、等MOBA游戏的一种走位操作方法,这种走位会让玩家比较容易躲避攻击,具体操作就是一边跑一边左右摇方向盘,很像是蛇行前进的样子,后来也被形容为走位风骚~~~
实际战场上,士兵一般都采用战术动作来躲避子弹的打击,比如匍匐前进、行动间突然向左或向右翻滚,这都是有效躲避子弹弹道的方式,在部队我们管这种方式叫战术动作。
对于狙击手来说,当时最好对付的目标就是固定目标。可是实际上有部分目标是运动中的;因此瞄准时需要计算好提前量,才能命中目标。一般目标在没有发现被狙击手瞄准时,其运动路线都是均速有规律的,这样可以让狙击手从容的调整最终击毙对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狙击手狙杀目标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一旦目标知道自己被瞄准了,这时有经验的就会采用战术动作来规避,比如有掩护找掩护,没掩护也要进行之字形走位或是蛇形走位,来让狙击手无法准确判断出自己的下一步动作方向,从而有效的保护自己。对于狙击手来说,一般都是远距离狙杀,比如800米-1500米之间,远的更是在2000米开外,这时只要目标的动作够快不规律,基本上打中概率就会降低大半。
比如,红海行动中我军狙击手在与对方狙击手对战中,成功将对方逼出隐蔽位置,起身逃跑,由于距离太远,对方狙击手逃跑时动作比较剧烈,最终只是被打掉了耳朵,没有被一枪毙命。
需要注意的是,在躲避狙击手的时候,想要有动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对方抓到你的规律,否则你动的同时就是丢命的时刻。在要机动前可以利用假目标吸引对方的火力,然后趁着第一枪射击后,第二枪补充子弹或进重新瞄准的一瞬间冲出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