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有几大技术难点,都被我们的专家和工程师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的攻克了,最终成为举国最受瞩目的国际大工程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港珠澳大桥有哪些技术难点我们的工程师是如何克服的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港珠澳大桥有哪些技术难点我们的工程师是如何克服的

大家都知道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等国内经济最发达的沿海三地,是一坐有海上桥梁、人工岛和海下隧道相结合的桥岛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段。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港珠澳大桥有哪些技术难点我们的工程师是如何克服的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开始修建,经过建设者们不懈努力,攻克三大技术难点终于在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全面贯通,又经过一年多的后期建设和完善,最后在2018年2月上旬实现全面竣工和通行。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港珠澳大桥有哪些技术难点我们的工程师是如何克服的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为41.6千米;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桥面宽度33米;其中最重要的海底隧道长度7.44千米。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港珠澳大桥有哪些技术难点我们的工程师是如何克服的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港珠澳大桥有哪些技术难点我们的工程师是如何克服的

港珠澳大桥的3大技术难点

第1个是设计阶段面对的地质环境复杂是所有桥隧设计之难

大桥所处的位置于伶仃洋海域,这里是每年南海台风必经之地,海床地质结构复杂,单是每年从珠江海域冲涌而来的泥砂就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这里又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经常有各种大型运输船只在海面上通行;香港空港航空距离大桥太近,他也是国际最大的空港之一,大桥的设计高度就被极大的受到限制。但是工程设计人员采用了桥、岛、隧的组合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些的问题。

第2个是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部分开启了国内首创

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设计成功克服了大桥所遇到的一切环境问题,不但在设计阶段有许多困难要攻克而且在施工中也存在许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困难,海底隧道工程曾一度经历了被国外公司在技术上卡脖子,经济上漫天要价的境况,好在经过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勘察设计、人工岛屿设计、沉管预制厂设计、隧道基础设计、沉管施工设计等方面采用自主创新。经受住人工岛一年内快速完工,克服了白海豚核心保护区、环境保护要求极高的困难,工程海域环境是国内和世界航运最密集的水域,施工安全保障难度大等特大的工程难题。

其中的沉管管节工程量巨大,工期紧,沉管预制质量要求高。每个沉管节段的混凝土量约为3415立方米,钢筋重量就达体900余吨,一般由8个沉管节段组成一个标准管节,其混砼量就有2.7万立方米,重量约为7万多吨,整个沉管隧道共有33节,共有85万方量的混凝土,所以是数量巨大,工期紧。这仅是一方面,其它还有许多方方面面的技术施工难题,限于篇幅有限不在这里详述,只知道在港珠澳大桥工程中海底隧道工程是关键的一个技术难点就行了。

第3个是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超级复杂的系统工程

港珠澳大桥不但有桥、岛、隧等工程,还有各类工程所需的机、电、信息等系统的配合协调工作系统。这对于工程的工期、项目的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这样的超极复杂,超极磅大的工程,需要统筹安排,各子项目才能精确的控制工程进度,把控工程质量,满足工程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才能有相关的桥、岛、隧和机、电、信息衔接得完好,否则就可能要出现工程人员,物料,机电,信息互相等待的情况,也会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浪费,或是工程质量不达标,各个地方不符合质量要求,最后导至工程不能使用的严重状况。比如在海底隧道的沉管制作、运输、安装、对接等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困难。其中媒体就报道过在海底沉管的安装时候,第一节沉管安装花费了96个小时;但在第15节沉管安装的时候,就遇到突发性异常回淤困难,最终花费167天才把问题解决;全部33节沉管安装完成总共用时4年多点,平均每段沉管用时为1.5个月。

整个大桥建造用时八年,这八年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终于克服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困题,把这个夸世纪工程建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