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二战的战争史冈比亚鼠,是印在中华民族骨子里永远的痛。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荼毒,付出了千千万万祖辈的性命。
可以说,没有中国在东方战场的牵制,反法西斯战争还不知会何时结束。
日本没有对中国宣战! 而有意思的是,日本从1931年出兵中国东北,占领了东三省。国民政府没有对日宣战,日本也没有单方面的对中宣战。
而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日双方也没有彻底撕破脸面。打归打,但双方都未对对方彻底撕破面,总有一种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错觉。
中日双方之所以没有互相宣战,从中国方面来说,在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召开紧急国防部会议。商讨对日关系的抉择,但在何应钦的带头下,中国宣布不对日宣战。为何?
首先,如果宣战,双方会彻底撕破脸皮,将来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国民政府当时还是希望“攘夷必先安内”能够顺利进行,不希望在多条战线上使自己腹背受敌。
其次,由于当时中国物资武器严重匮乏,必须依靠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输送。如果宣战,日本就有理由宣布中国为交战国,堂而皇之的阻挠欧美向中国提供帮助。
而从日本方面,日本之所以不宣战,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他们侵占中国领土,采取的是分割策略,最大可能的掠夺中国的物资和国土。扶持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不承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与前两个缔造外交关系,扶持他们成为傀儡政权,首先能对自己占领的中国领土进行有效治理,最大可能性的降低中国人民的反抗。
其次,如果贸然宣战,不但得不到比现在更好的优势,反而使欧美国家一起抵制自己。日本在二战中,完全就是想做一个“闷声发大财”的主,以此达到所为的“大东亚共荣”。
谁第一个对中国宣战?圣马力诺 而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宣战的,其实是一个“跳梁小丑”,估计好多人都没听过,他就是圣马力诺。
估计当蒋介石听到圣马力诺对自己宣战的时候,估计嘴都气歪了吧。隔着千重万水,没打过你,没骂过你,这个锅也能从天而降。
圣马力诺在意大利东部,是一个国中国,中世纪被罗马教廷承认后,就一直镶嵌在意大利境内。
本来圣马力诺是一个完全的中立国。因为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在二战那个大国博弈的时代,他压根就没有发言权。
可在二战末期,英国和意大利在意大利本土打了一仗,可能无辜中伤了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别看国家小,但脾气却很暴躁,认为战火不该无辜降临到自己这个中立国的身上。于是公然对德意日,包括英国法国,甚至无辜的中国宣战。
不过胳膊永远拗不过大腿,蚍蜉岂能撼树?后来英德在圣马力诺打了一仗。还好是后来的同盟国取得了胜利,要不然圣马力诺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圣马力诺是对中国第一个宣战的,但也不过是二战当中的的一个小插曲,对中国来说也就是一笑而过。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个从未对我们宣战就公然侵略我们的国家——日本,甚至至今都还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
即使现在我们国力强盛了,这个危险的敌人我们仍然要倍加小心。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绝不能使二战的悲剧再次上演,就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奋斗的方向。
为什么外国人家里允许养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该不该养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和野生动物的关系。人工驯养野生动物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即使在专业的动物研究者和动物保护者中,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不一致。西方国家对动物保护的呼吁最强烈,但美国却是世界上野生动物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看起来,保护野生动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世界各国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园以及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都存在着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的行为,但无论是人工繁殖还是喂养、圈养,其实质都应是人为增加某种动物数量的行为。 分歧一: 保护栖息地是根本 加拿大落基山动物保护区的动物保护专家认为,人工驯养野生动物本应只是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一部分内容,但现在却被过分地放大了,在利益驱动下,似乎这倒成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核心和重点,而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一根本大计却被忽视和冷落了。 作为一种保护措施,人工饲养可以暂时增加某个濒危物种的数量,但是却不能改变这种野生动物面临灭绝的困境。从根本上讲,某种野生动物数量锐减,是栖息地丧失造成的。中科院动物所的副研究员解焱认为,成功的保护,应该是让野生动物的种群在它的生存环境中自然恢复、达到自然换代的水平。 珍禽朱在日本和中国的不同境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日本原来是朱重要的栖息地之一,由于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到1981年,被誉为“东方宝石”的野生朱在日本全国只剩下5只。日本希望用人工繁殖的办法来挽救这个物种,将5只野生朱全部捕获,饲养于保护中心,但结果却造成了朱在日本彻底灭绝。同在1981年,中国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朱后,决定采取保护朱栖息环境的做法,在保护区内搞绿色农业,禁止使用农药,不准狩猎,不准毁林开荒。结果,野生朱种群经过自然恢复,现在已经增加到了500只左右。 人工驯养本身就是保护 “要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说不能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繁殖。”作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蘅进行野生动物贸易的考察和调研已近20年。她的观点是:“保护和合理利用不矛盾。”据王蘅介绍,养殖野生动物在世界上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国家都根据自身物种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了一定规模的野生动物养殖,比如泰国有暹罗鳄养殖中心、非洲和澳洲有著名的鸵鸟养殖中心,还有越南的毒蛇养殖基地、南美洲亚马孙龟和鳄驯养基地、北美洲的美洲猴养殖基地等。由于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国家采取扶植政策的关系,比起其它国家,我国存在着普遍养殖保护动物和非保护动物的现象,当然驯养国家保护动物的基地都经过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因此到目前为止,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医学研究用的猴子,很多是从我国进口的。我国广西和云南的猴子驯养繁殖得很好,比较符合国外科研机构的要求标准,通过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后可以出口赚取外汇。 人工驯养繁殖某一物种的目的和意义大致有两种:一是它在野外的数量很少,生存环境恶劣,如果不进行驯养繁殖就有可能灭绝。二是人类的经营利用,如我们现在饲养的猪和鸡等都是从野生驯化过来的。 拿娃娃鱼(中国大鲵)来说,它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和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使得娃娃鱼数量锐减。人类一方面应该反思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应该考虑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帮它们传宗接代。养娃娃鱼很不简单。由于它们在自然状态下雌、雄很难同时、同地、同步排放卵子、精子,受精和繁殖率很低,所以进行人工驯养繁殖非常必要。再如扬子鳄,我国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从212条繁育到1万多条,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王蘅,到这种规模,就可以让相当一部分扬子鳄重返自然了。 分歧二: 人与动物是平等的 美国动物保护界人士普遍认为,人与动物应该是平等的。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意义在于给野生动物留下一个栖息地,人与动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生物学家们指出,给野生动物喂食的行为会导致许多保护区变成野生动物饲养场,使小范围内的某种或某几种野生动物的数量远远超过这个生态系统的承载量,最后导致生态破坏。同时,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因为与人类过于密切的接触,由于人工饲养密度总是超出其自然密度,而导致出现疾病的可能性增高。野生动物能在某种自然环境中生存,它也一定会在生物链中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美国的圣巴巴拉有个鸟类迁徙保护区,到处都写着“不要给鸟喂食”的提示牌。在美国、加拿大有不少观念比较先进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那里设有教育中心,会告诉来访者诸如喂养动物对生态平衡会造成什么危害,或者你给动物的食物中可能会带有哪些细菌,动物吃了会生病等等知识。保护区还会发给游人专门的手册,告诉他们这里有哪些动物,它们的特性有哪些,人类应该怎么做,注意什么。 另外,那种把野生动物圈起来供游人观赏的旅游观念必须改变。解焱曾去过加拿大落基山的动物保护区,她告诉记者,那里根本就没有把动物圈起来给人看的项目,倒是不少地方会贴着一些广告:明天有专长于某种鸟兽的向导,将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每个人收费多少。这些向导都是当地对野生动物的习性和出没规律非常了解的人,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最有可能看到野生动物,游客跟着他们可在远距离用望远镜观看到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 人可以利用野生动物 王蘅认为,现在大家说起利用野生动物,就会想到去食用它,或者利用它的毛皮。其实,野生动物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此。很多野生动物都具有药用价值,比如麝香,芳香开窍,是名贵的中药材。又如蛇毒,蛇毒制剂能帮助治疗脑血栓、冠心病及毒蛇咬伤等十几种顽疾。刚才说的娃娃鱼,对霍乱、痢疾、疟疾、妇科病等都有疗效,说野生动物能救人命,是不为过的。 野生动物还有科研和科普的价值。无论是肿瘤病、艾滋病还是这次的非典,很多实验都是在猴子身上做的。实际上,科研人员研制的每一种防病、治病的疫苗和新药几乎都得在猴子身上做实验。当然利用野生动物的前提是,凡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的物种,必须经过子二代的繁殖,种群能够自然换代后,才可以进入消费市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