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罗莎莉布拉德福德,“金发女郎”是如何变为“美丽笨女人”代名词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个笑话:
金发女郎花了半年时间完成一幅拼图,但拼图包装上却写着“只为2到4岁儿童”。
如果你还get不到点,那我再讲第二个:
问:请说一个聪明的金发女郎的名字?
答:金毛。
怎样?有没有觉得哪里好笑?不管你有没有笑,从这些笑话,你有没有发现一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愚蠢的金发女郎”就已经成为流行在西方人之间的一种不言而喻的幽默,他们普遍默认:一个有着金发碧眼的女孩往往胸大无脑。
显然,以发色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商本身就是愚蠢的,放在当下,老一辈们还是这么认为。可是这种奇怪的认识是怎么形成并流传的呢?咱接下去说。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佩妮,是一个典型的愚蠢,拜金但又魅力四射的金发女郎形象。
尽管金发女郎被视为“愚蠢”、“拜金”,但由于其特质所散发的女性魅力,所以很多欧美妹子仍然喜欢将头发染成金色。
更有趣的是,这种对金发的狂热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产生: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即罗马人的维纳斯)被想象为有着一头金发、充满肉欲诱惑的女性。
而在古希腊的一个爱情传说中,一对埃塞俄比亚的皇室夫妇因为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头金发,甚至在备孕期间在寝宫悬挂一幅绘有金发女神安德罗墨达的画作。
汲取了希腊文明的古罗马人也将金发视为美人的标准。在他们的想象中,爱神维也纳斯亦是一头金发飘飘的女神形象。诸如此类的想象,让本身身材较为瘦小、发色较深的罗马人产生了羡慕之情。
因此,当时的罗马城便掀起了一股“金发狂潮”,不仅古罗马的托尼老师们已经懂得如何用山羊脂肪混合毛榉木灰这种天然染料给头发脱色,且那些被俘虏的金发女性的头发也被剪下来用来制作价格昂贵的金发。
根据电影史学家卡里·博尚的研究,电影史上第一个典型的“金发女郎”的形象源于1921年由葛洛丽亚·斯旺森主演的默片《安娜托尔韵事》。尽管影片中的女主是黑发,但她的愚蠢、天真、魅力的女性形象却成为其后“性感女郎”的经典荧幕代表。博尚认为她是第一个“纯正的金发女郎”。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氛围开始趋向自由。当时人们放飞自我、反叛旧社会禁欲的教条主义、推崇自由恋爱。而描绘了男女爱情故事《安娜托尔韵事》就是这个时代的象征。
在此之后,美国女编剧AnitaLoos的作品《绅士爱美人》畅销,使得“金发女郎=傻瓜”的观念再次进入西方社会的视野。而这部小说在1952年被拍成电影,由玛丽莲·梦露主演,轰动世界。
影片中梦露扮演一位小地方出身的金发女郎萝莉拉,她拜金,虚荣,活力四射,与好友(一位黑发女郎)是一对CP。两人决定在一次邮轮旅行心中俘获真爱。在剧中,梦露演唱了后来被麦当娜重新演绎的经典歌曲“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这也使得以一个拜金,肤浅但又极具性吸引力的金发女郎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在1999年英国考文垂大学的一项社会调查中,受调查者需要分别说出对银发、金发、黑发、和红发女性的印象。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金发的女性更加“愚蠢”但同时也更有魅力。
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故意让金发的人去阅读关于金发女郎的笑话,发现读后这些金发女性的心智都有下降的趋势。这项研究调查也因此被命名为“刻板印象威胁”,即被安上刻板印象的人会因焦虑而表现不佳。
金发=愚蠢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对被打上“标签”的人产生巨大的心理伤害。
“我的幻觉和成为好演员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我知道自己有多么三流,可以感到自己天赋的匮乏,就像是穿着廉价粗俗的内衣。但是,上帝,我有多么渴望去学习,去改变,去进步。”
——玛丽莲·梦露
与“愚蠢的金发女郎”同样,“网红脸”、“绿茶婊”等标签实际也是中国社会中刻板印象的一种体现。当我们仅凭对方身上的一个特质就来定义这个人时,无疑肤浅的不是对方,而是我们自己。
【我是时小墨,喜欢文学作品,喜欢发呆,欢迎喜欢文学的文友一起交流文学哦!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文友留言评论,一起探讨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