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头条作者古史微四川洪水发现了龙,以先秦史研究为主。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是不请自来。看了已有的十八个回答,还没有作者能提供详细的资料。因此,我决定来回答一下,希望能对题主以及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
题主问题:大禹是四川人吗?他与四川有什么关系?我的答案:大禹确实为四川人,这是有大量史料支撑的。一、有关于大禹出生地的史料夏代的研究,首先要搞清楚夏人的祖源。先秦史料《国语》说:“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这里明确指出夏人以大禹为宗。因此,研究夏的祖源问题,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大禹的出身问题。关于大禹的出生地,最早做出明确记载的是陆贾的《新语·术事》:
文王生于东夷,大禹出于西羌,世殊而地绝,法合而度同。
陆贾是西汉初年人,曾追随刘邦。李学勤先生指出:“《新语》作于汉高祖时,《挟书令》尚未解除,所以‘大禹出于西羌’之说一定始于先秦。”(见《走出疑古时代》1993年辽宁大学版,第225页)此后,司马迁亦有类似记载。如《史记》卷15《六国年表》:
禹兴于西羌。(《正义》云:“禹生于茂州汶川县,本冉駹国,皆西羌。”)
又西汉史家扬雄《蜀王本纪》: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
汉代的广柔县在今四川汶川县的西北。到了东汉时期,大量文献仍然肯定大禹出生在蜀地,如赵晔《吴越春秋·赵王无余外传》说:
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宋徐天祐注:“(石纽)在茂州石泉县,其地有禹庙。郡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2004年,三峡考古队在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发现了一通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年)的石碑——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碑铭说:“先人伯杼,匪志慷慨。述禹石纽,汶川之会。”同样肯定禹生石纽之说。
此后,皇甫谧《帝王世纪》、郦道元《水经注》、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都有同样的记载,不须具引。由此可见,从先秦到两汉再到晋唐时期,从古代的巴蜀到吴越再到中原地区,各种古代文献均承认大禹出生于蜀地,这没有疑问。
二、从古代传说来看大禹的出生地问题由于大禹问题涉及夏族的起源问题,在近年来的夏研究中,有人怀疑四川的大禹传说是后起的。比如有学者说:“如果禹是从四川兴起来到中原为王的话,那么,四川早应该与中原相当密切了。但事实上,四川直到战国时代的秦国灭了蜀国之后,才与北方真正发生密切的联系。……而且中原地区时代最近一些的二里头文化,至今尚未见四川地区有这样发现的报道。“
图为四川羌族举行的大禹祭祀活动
针对这种质疑,李学勤先生从五帝传说的研究入手,指出:
昌意到颛顼这一系出于今四川,并不是蜀人独有的说法,而是古代公认的传说。禹生石纽之说放在这样的背景里,便不是独立的了。
李先生又说:
禹生石纽的传说是很重要的,它反映着古代的历史实际。……我们探讨已为人们淡忘的古史,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材料,吸取各种学科的成果。简单地用荒昧无稽之类语句去否定古史传说,是不能揭示历史真相的。田野考古业已证明,长久以来被认为与中原不通的蜀地,实际同中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图为汶川大禹雕像
三、杜宇:蜀地传说中的大禹形象变形在蜀地文献中,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记载的古蜀传说与和中原地区流传下来的传说具有强烈的对应性。比如,童书业就认为,古蜀传说中的杜宇就是大禹;鳖灵就是鲧(《古史辨》第七册《自序二》)。历史学家丁山先生就此曾做出更详细的研究,并得到类似的看法。他说:
所谓开明者,名同于启;所谓杜主者,即社主之字别,而杜宇之宇,音复同于禹。余谓禹生石纽神话,即由“望帝以汶山为牲畜”故事演成,开明“决玉垒以除水害”亦演自止雨神话。故开明,《海内南经》又谓之夏后启。……杜宇教民务农,而《论语》亦称禹尝躬稼;禹凿龙门,而《水经注》亦传杜宇凿巫峡(《江水》);杜宇禅位开明而《史》传禹传位子启。杜宇与禹,开明与启,名义既同,事迹所传,又复一致,是则杜宇历史不得谓非禹所分化,巴蜀遗民亦不得谓非夏后子孙。(见《禹平水土事考》)
由此可见,中原传说与蜀地传说的对应性,再次证明大禹出生在古代蜀地的说法是渊源有自,具有可靠性的。特别是三星堆二个祭祀坑被发现之后,张伦敦先生甚至认为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一尊铜像(三星堆青铜人头像K2:83)可能就是大禹的形象。
该尊铜像与其三星堆其他青铜人像衣冠华丽的装扮明显不同。他头顶盘着一根辫发(也似辫索状帽箍),宽额瘦脸,阔口大目,两耳各有三个圆形穿孔,看上去就像一个平民。而《白虎通》有禹为“白衣砥行显名,升为天子”和“禹耳三漏”的记载,其记载与这尊三星堆铜像非常相似。
四、鲧和大禹关系的问题这里,我顺便讲一下鲧和大禹关系的问题。有网友曾在网上提到禹的父亲鲧称为崇伯,而崇指嵩山,因此说禹也出生在河南地区。
嵩山脚下望夫石
其实,这种推论是不可信的。我们知道,大禹娶涂山氏,文献有涂山氏“见禹方作熊,惭而去”的记载,河南大学郑慧生教授指出,这是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反映,原为“望门居”。对偶婚时代的特征是,男女双方并不会因为婚姻而进入对方氏族。禹和涂山氏的婚姻尚且如此,鲧的时代更不可能先于禹启时代进入一夫一妻制度社会。从文献来看,鲧和禹有血缘上的父子关系或许不假,但就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鲧和禹则处于不同的氏族集团。因此,根据崇伯鲧的居地是得不出禹也出生在古代嵩山地区这个结论的。
五、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从先秦一直到晋唐,各地区古代文献均肯定大禹出生于蜀地。从古代五帝传说的渊源来说,也同样可以确定大禹出生在蜀地的传说是自成体系、有深厚历史基础的。同时,三星堆考古更进一步有把这一传说还原为史实的趋势。并且,从目前各方面的材料来看,我们也还找不到足以推翻大禹不是出生在蜀地的材料。特别是当笔者深入研究先秦文献,发现《史记》年代体系与先秦文献的记载存在大量矛盾之后,提出的“夏与商周并行”的观点,这一观点指出三星堆就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夏王朝的其中一段,这就更进一步与上面的材料形成了对应。关于这些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笔者在头条号发布的相关文章。
以上答复,希望能让题主及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朋友满意。如有其他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和点赞。我是头条作者古史微,以先秦史研究为主,欢迎您的关注。
参考文献:1、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张伦敦:《试论禹与蜀地之渊源关系》,《第二届巴蜀湖湘文化论坛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郑慧生:《上古华夏妇女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