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农村种芝麻毛孔挑芝麻,为何要一根一根的挑着去割,而不是一次割完?
这叫间着杀芝麻。这种割法是种的少,一分地到三四分地之内,超过半亩或大片种植的还是要齐头推进割完的。
芝麻的成熟是从最底下一个莢一个莢的往上成熟裂开,一个莢裂开后如遇风,就会有芝麻粒落地,芝麻粒太小,没法捡起,就糟蹋了。
一块地的芝麻不可能长的太齐,总会有早几天成熟和晚几天成熟的,早成熟的莢干裂到半高,晚成熟的才刚渐成熟,早成熟的就有的芝麻粒落了地。
这时如果种的少,一二分地,就可间着杀,别平杀,把早熟的间着杀了,留下晚熟的,过几天熟了再杀掉,这样,可以少落地少糟蹋芝麻,达到即丰产又丰收。
可是如果种的太多,这种杀法就不行了,一是太费事。二是因为杀芝麻必须要有一个大笸箩,杀芝麻是杀三两棵就要在笸箩上方倒过来磕打几下,把芝麻粒磕打进笸箩内,没有掉在外面糟蹋掉,然后再继续杀继续磕打。
如果是平杀,则可任意挪动笸箩。可如果是间杀,则笸箩无法任意挪动,因为还有长着的芝麻,笸箩在地里无法放下。所以,芝麻种多了还是要平杀的,间杀不方便。
农民根据芝麻的特性,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俗语"扔下不扔上″,就是一棵芝麻是从下往上成熟的,底下的成熟有的已落地,但上边的还很嫩,底下刚成熟就杀掉,则上边收的都是黄皮,要尽量等上边的成熟才收割,上边的成熟要比底下的落地要多很多,所以说"宁扔下不扔上″。
芝麻大面积种植也是这个道理,宁可扔点早熟的,也要等几天晚熟的,因为晚熟的要比早熟落地的多很多很多。
这就是,芝麻种少了可以间着杀,种多了就应该稍等平杀。
怎么样采收芝麻能提高产量
怎样采收芝麻能提高产量?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芝麻在农村种植比较广泛,是农村中常见的作物之一。随着芝麻的价值越来越被人发现,其经济价值也日渐高涨。村民们利用坡地;旱田;田边实角都会种植一些。但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搞起了规模种植。说了这么多,怎么样采收芝麻能提高产量呢?村民小江总结有以下几条。
一:抓住芝麻的采收期。
这对于采收芝麻时提高产量至关重要。芝蔴的采收期也就是其成熟期。
芝蔴其生长期整株应由绿色转变为深而浓绿色。其逐渐成熟的标志是,其整株由浓绿色转变为黄绿或黄色。占有2/3及以上的叶片枯黄自然脱落。其芝蔴粒壳成黄褐色或深棕色(如其株成白色,或粒壳成黑色,刚整株芝蔴已熟透,甚至籽粒已榨开脱落)。其接近根基部甚至有为数不多的粒壳开裂。用手轻摇其株则可听见籽粒碰壳的响声。此时段应是芝蔴采收的最佳时期。
二:抓住采收的时段。
其实采收芝蔴和菜籽是一样的。要抓住早晨或傍晚的有利时段,对其进行采收(早晚气温相对中午时要低一些,湿度要稍大一些。以防收获时其籽粒“榨壳”,而落地难收)。采收时应以幕布铺于地面,把收获的整株芝蔴置于幕布上,以防熟透榨开的芝蔴粒脱落于田地而难以收回。
总结。在采收芝蔴时要抓住采收期,及采收时段。一防采收过早而其粒籽不饱满而减产;二防其过了采收期而“榨壳”造成减收。三防采收时段把握不好其“榨壳”造成到手的收成不翼而飞。只要把握好这几点,在芝蔴采收时应该有理想的收成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