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罗布泊罗布泊,很多人都会把它和一些灵异事件挂上钩。
罗布泊名声大噪始于彭加木失踪事件。
1980年6月17日,新疆科学院副院长彭加木率队到罗布泊考察,在此过程中遭遇困难,缺水少油,无法行进。本来他们可以请求部队志愿,而且他的同事已经发出请求并获得批准,提供下营地坐标就行了。但彭不想惊动部队,因为在那个年代,这似乎太没有政治觉悟。
于是,当大家都在等待救援的时候,一个司机却发现一张彭留下的纸条,看后不由大吃一惊:“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要知道,当时可是白天50℃多的高温,就这样单人出去在戈壁滩找水,这有点诡异,甚至不可思议。
自此,再也没有人见过彭加木,连他的尸首都没找到,彭加木跟罗布泊一样,成了一个谜。
这么传奇的事,很容易就成了科幻小说,玄幻小说的题材,最初我记得好像是卫斯理的科幻小说,曾经写到过双鱼玉佩的诡异故事,让人听了毛骨悚然,而小说主人公好像就叫嘭家木。《鬼吹灯》里也有罗布泊的章节。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读下,特别是双鱼玉佩,脑洞之大,让人称奇。
经过这么添油加醋,夸张至极的描写,历史与现实混在一起,让普通人难辨是非,姑且就信了。
罗布泊中的干尸。实际上,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绝对不是有去无回,更不是所谓的闯入者无一生还,3010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实际上死过的比较知名的人就两个:一个是彭加木,一个是余纯顺。
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探险家余纯顺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而就在他遇难的地方不远,就是探险队已经驾车提前埋藏好的水和食物。他的死因可能是在沙尘暴中迷失了方向。
而就在他在进行生命中最后的旅程前,他还充满自信地说:“我这可以说是“小试牛刀“,胜率在百分之百!”
除了余纯顺和彭加木,其它的去科考和探险的人多的去了,不都相安无事吗。
罗布泊,这个几千年前的丰饶之地,如今的荒芜戈壁,的确有很多的谜团埋在沙土之下,但谜团与玄幻之间,还差了好几十个罗布泊!
爱答冷知识的重口味萌妹子,欢迎关注!
罗布泊有没有可能通过治理恢复原状
谢谢邀请。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罗布淖尔系蒙语,意为多水汇集之地。的确,历史上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在此汇集。据记载,上个世纪40年代,罗布泊湖面面积曾达到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面面积为60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迄今已近半个世纪。毋须讳言,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增多,用水需求量大增导致的。
回到问题本身,罗布泊有没有可能通过治理恢复原状?我认为没有可能。前面已经说过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塔里木河上中游用水量大增导致的,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塔里木河上中游比罗布泊更适合开展工农业生产,更适合人类生活。更何况,上个世纪90年代,地质学家们在罗布泊北部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钾盐在我国属于大宗紧缺矿种。2002年,国家批准在若羌县新设罗布泊镇。2006年4月,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钾肥项目开工。已于2008年11月18日生产出优级品硫酸钾产品。
罗布泊“复活”了!这座死亡之海,如今何以能养活亿万中国人
强烈建议国家政府:充分运用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在完善“南水北调工程”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经验、科学探究、顺势而为,尽早描绘实施“东南水西北调生态优化宏图”?……“引东南之水”或“经纬偏北度河流湖泊相贯通”规划利用水资源流向大西北,让“死亡之海”也变成“绿色低碳、环保优先、科创宜居的华夏神州美丽新佳园”(最好与我国“东风航天作陆场”配套同步建设)?……余下应该探讨评论之“课题”,就不仅仅是“何以能养活亿万中国人”的事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