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桢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从“仁”字可以看出,赵桢的一生以“仁义、开明”治国,他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13岁继位,54岁去世,在位42年刘娥为何不能生育。
史书记载:赵桢性情宽厚,不苛责臣下,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他手下名臣不少,比如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狄青等人。
尤其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赵桢的脸上,赵桢一面用手擦脸,一面还接受包拯的建议,这是多么大的肚量啊!
由此我判断,宋仁宗因为“准状元王旭写错一个字而落榜”之事乃民间传说,并非正史。下面我就把这件事贴出来,亲们判断一下这事是真的吗?
“科举制”最高一层的考试就是殿试了,殿试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又称为天子门生。
一般情况下,状元是由主考官选出一份最好的卷子,作为准状元呈给皇帝御笔亲批,也就是说,只能由皇上拍板,准状元才能钦定为状元。
话说某年殿试完毕,主考官把准状元的试卷让宋仁宗阅卷,赵桢发现卷子答得挺不错,但是有一个错别字。赵桢问主考官这是谁的卷子?
主考官答是四川成都人,姓赵,名旭,字伯升的试卷。
赵桢对主考官说:“去把他叫来”。
主考官不敢怠慢,急忙派人把王旭带到了仁宗面前。
王旭见到皇上急忙跪下,仁宗说:“起来吧,站在一旁听话”。
“你就是王旭?”仁宗问。
“正是本学生。”王旭低声答道。
「王旭,官家问你,为何把“唯”字写错?」这个字应该从“口”旁,怎么你写成从“厶”旁?”
“回皇上,这两个偏旁是可以通用的。”王旭小心解释道。
仁宗一听说了句:“真是这样吗?来人,把我的文房四宝拿来”。侍卫把笔墨拿来,仁宗提笔“沙沙”写下八个字,然后把纸递给王旭,说:既然“口”“厶”两个偏旁可以通用,那么你看看,这八字能一样吗?
王旭一看,仁宗写下的是这样八个字是:私和、去吉、矣吴、台吕。
王旭无言以对。仁宗说,你还是回去继续读书吧!就这样,因为一个错字,王旭和状元失之交臂了。
我认为仁宗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两个偏旁是能够通用的,这是书写习惯使然。如果仁宗非要较真咬文嚼字,就有故意刁难王旭的意思了。这不是抬杠吗?不符合仁宗的性格,你说呢?
说到仁宗的母亲不让仁宗吃螃蟹一事儿,这属于教育小孩子注意饮食平衡的问题。宋仁宗的母亲是李宸妃,她是宋真宗赵恒的才人,才人在嫔妃中身份很低,当初武则天就是唐太宗的才人。她生下赵桢以后才升为妃——李宸妃。
李宸妃其实是真宗和皇后刘娥的代孕者,原来皇后刘娥没有生育子女,于是就借腹生子,李宸妃生下儿子后,就被刘娥抱走了,对外宣称是皇后所生,也就是说,赵桢从生下来跟了刘娥刘皇后,仁宗之前一直认为刘皇后是他的亲生母亲。
(戏曲“狸猫换太子”就是据此杜撰的包公戏,说刘娥用狸猫换了李宸妃的儿子,李妃生了怪胎,于是被打入了冷宫,后来包公为李妃洗清不白之冤,李妃和赵桢母子相认等云云)
据说赵桢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螃蟹。到后来他亲生母亲李宸妃怕吃坏他的身体,于是禁止宫中为赵桢提供螃蟹,但是刘皇后对赵桢很溺爱,把螃蟹藏起来,偷偷的让他吃。
长大后,赵桢对亲生母亲禁止吃螃蟹这事耿耿于怀,反倒对刘皇后感激不尽。(真实历史上刘娥刘皇后对李宸妃相当不错,李宸妃死后,刘娥以皇后之礼葬之)。
吃螃蟹问题是教育孩子的问题,从侧面也说明刘娥对赵桢很宠爱。
文/秉烛读春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