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2009年法航空难!
最近俄罗斯的一架载有71人的飞机坠毁,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民航飞行安全的担忧,确实近些年世界范围内的民航空难事故频频发生,但是可能有细心的小伙伴发现了,这些事故基本都是发生在国外,国内的民航班机就很少出事,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所以飞机失事其实是小概率的事件。每年发生的空难总数是很小的。所以正是因为这种小概率,所以飞机只要一出现什么事故,全世界的媒体都会关注,成为了新闻热点,在无形之间放大了事故本身。
而咱们国家的民航一开始是从军用转为民用的。民航团队的飞行员都是军人出身,他们纪律严明,处事认真严谨。这种作风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为了一种精神。
其次咱们早期的飞机以苏式居多,可是懂俄语的却没几个。所以就很强调安全性,标准一提再提,整个行业都高度认真。到最后制定出很多严苛的管理条例,这些条例促进了人们的纪律性,成为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保证了飞行安全。
世界运输航空百万小时的重大事故率平均水平为0.24,而根据我国民航局2016年发布的公告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我国54家航空公司,有44家航空公司没发生责任事故,百万小时的重大事故率仅仅为0.018。
所以小伙伴们乘坐飞机的时候千万不要不配合机组人员,毕竟他们是在保障全机人的生命安全。
飞行中的高空客机机体结冰怎么办
结冰对飞行安全的危害不容小觑,飞机通过除冰和防冰两方面来解决这个威胁。
首先说结冰的危险:飞机的升力来自的机翼,而机翼上一旦沾上了冰、霜,外形改变会导致升力的巨大变化,让机翼丧失原本的性能。如果机翼上用于操纵飞机姿态的的襟翼、副翼被冻结,则会使飞机无法操纵,非常危险。
2004年11月21日,从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后约1分钟坠毁,共55人遇难。事故调查组认为,飞机在包头机场过夜时存在结霜的天气条件,机翼污染物最大可能是霜。飞机起飞前没有进行除霜(冰)。
另外机翼、机身上脱落的冰块可能被吸入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破坏。2014年12月28日,从印尼泗水飞往新加坡的QZ8501航班发生坠海空难。调查组认为就是结冰吸入发动机引起的事故。
而机身上各种探头:探测飞机速度的空速管、探测及外温度的全温探头、探测飞机迎角的迎角探测器等等,这些探头结冰就无法探测准确的数据,会让飞机系统计算出错误的指令,导致严重后果。2009年6月1日,法国航空从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447号航班就是因为空速管结冰堵塞,计算出错误的飞机速度,导致坠海。
看了这些血淋淋的事故,再来看看对飞机结冰威胁的处置:
飞机的防冰系统设计:针对机翼前缘、发动机整流罩这些重点区域,从发动机引出高温气体,导入这些区域进行加热;针对机身上的探头、驾驶舱风挡,则布设了电热丝进行电热加温。加温系统在驾驶舱有指示灯,一旦出现故障,加温失效,机组就会执行应急程序尽快备降。
起飞前的除冰工作:为确保飞机不带冰霜起飞,在气象状况符合结冰条件的时候,机场回开来除冰车,在飞机起飞前除去积冰并喷洒防冰液,防止飞机再次结冰。但由于除防冰液的有效时间都不是很长,所以飞机除冰后需要马上滑入跑道,等待起飞。冬天经常遇到关舱门后一架架飞机排队除冰,久久不能起飞。希望大家能多一些理解。
发布评论